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致富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三伏天,山水旬阳处处绿意盎然,庄稼地里、院落门外、乡村路旁,随处可见的拐枣结成了簇,光泽闪耀。

  距离采摘季还有好几个月,神河镇王义沟村二组的李茂柱已经满怀期待:“房后这棵拐枣树是老一辈栽的,从啥时起挂果记不清了,现在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住,还年年挂果,去年光这一棵树就卖了800多元。”

  拐枣,生长在秦岭以南,被秦始皇以“万寿果”命名,具有保肝护肝、开胃健脾、滋阴补肾的功效,可做酒、醋、饮料等。据统计资料显示,旬阳拐枣种植面积达10万亩,占全国拐枣产量的80%以上,已出口到韩国、日本、印度,被研发成系列保健产品,年产值过亿元。

  为了让这古老树种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旬阳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把拐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让其扛起旬阳农民增收的大旗。

  为此,旬阳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抓规划、抓培训、抓繁育、抓建园,县农林科技局整合资源,将拐枣产业与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捆绑实施,助推段家河、神河、棕溪等镇成为万亩拐枣示范镇;神河镇王义沟村、段家河镇弥陀寺村、关口镇大庙村等20个村建成千亩拐枣示范村,以这些镇村为重点,打造30余个百亩连片示范点,使全县拐枣栽植面积达到10万亩。

  64岁的周贤祥是段家河镇弥陀寺村人,家里的6亩地全部种上了拐枣。他说:“一亩地能栽33棵树苗,三五年开始挂果,一棵树能结60多公斤拐枣,去年行情每公斤2元,这6亩地的收入就是2.4万元。”

  从房前屋后零星生长到连片覆盖规范建园,弥陀寺村支书屈印辉见证了拐枣给村上经济带来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弥陀寺村的拐枣产业已经实现了所有耕地全覆盖、所有农户全覆盖,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拐枣千亩村。目前,58户贫困户当中有54户靠经管拐枣树逐步实现脱贫。

  因效益好,面积扩张快,育苗大户也应运而生。棕溪镇宝丰合作社带动14户贫困户育苗80亩,今秋可供应拐枣树苗80万株;家旺林业有限公司从四川远道而来,租赁了300多亩土地建设林果苗圃,其中拐枣育苗50亩。

  旬阳林技中心主任向甲斌介绍说:“全县10亩以上育苗大户就有20多户,今春育苗总面积773.5亩,完全可以满足今年规划的2万亩栽植面积所需,避免了种苗外调疫病风险。”

  小拐枣何以成就大产业?

  近年来,旬阳县在山上建拐枣园,在山下建加工厂,以“企业+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企业、种植户实现合作共赢,农民稳步增收。率先发展的3家拐枣深加工企业趁势崛起,被称为“旬阳拐枣三剑客”,引领旬阳拐枣迈上三产融合发展新高地。

  吕河太极缘公司联合陕西国家重点生物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成立了拐枣研究中心,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拐枣浓缩汁和拐枣功能饮料标准,目前拐枣功能饮料已正式投产。同时,他们还将初加工的拐枣籽出口印度,变废为宝,增加收入。

  城关金茂公司第一个获得了中国拐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龙头村建设年产100吨的拐枣原酒加工厂、2600亩融合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的拐枣园,一座普普通通的大山因此而被改名为“万寿山”。

  段家河天正酿造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野生拐枣食用醋规模化生产企业,生产的康硒牌拐枣醋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十大金口碑农产品,列入“品牌陕西”重点打造,“康硒来了”这句响亮的广告语也随之向西安、上海、哈萨克斯坦等地广泛扩散。

  目前,这3家拐枣加工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了1270户农民种拐枣。拐枣系列产品走出秦巴腹地,不仅进驻商场超市,还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专属门店和电商平台。

  除拐枣酒、醋和饮料销往全国之外,县上计划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拐枣研究开发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拐枣加工综合产业园区,发展拐枣20万亩,实现年产值20亿元,深加工后,拐枣产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

  2016年11月,“旬阳拐枣”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更加助推这个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在脱贫攻坚中,124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指导124个村发展拐枣产业,把169个贫困村的拐枣产业一次性规划到户、到地,力争让一串串拐枣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摇钱树”。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