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致富 >
分享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西部新农人网讯;在吴起县长城镇马新庄林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老党员张生成满脸笑容,他手指着自家养牛场说:“现在我家这圈牛,是别人用金子都换不去的,一年下来能收入好几万呢。”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张生成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党员,他纯朴勤劳,村里人都称他“老张”。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那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了他的腰。

  2012年秋,一心想要脱贫致富的张生成抱着“试着养”的心态,领着儿子张平去银川、内蒙古、吴忠等地实地考察,买回来两头成年奶牛。一年之后,奶牛产下一牛仔,由于奶牛日产奶量很大,两头牛每天产奶平均都在100公斤左右,所以牛奶往往是“供过于求”,而自己又家住农村,地理条件差,就近也没有牛奶加工厂,致使牛奶浪费特别严重。老张父子两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收入微不足道。

  “困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跪倒在困难面前,只要你坚持下来,总会成功。”张生成骨子里的执拗性格,在这个时候成了他面对困难的最大动力。他不仅没有灰心,还经常鼓励儿子张平。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2014年初,张生成和张平两人东借西凑,再次带了五万多块钱再次到内蒙古,一次性买回来14头肉牛仔,准备大力发展养牛业。自家有充足的奶源再加上老张父子二人的精心饲养,过了大半年,这群牛仔就个个长得体肥肉多。可是销售难的困扰又摆在了他们的眼前。当时除了邻里邻居偶尔会买走一两头牛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销售渠道。而且他们当时是以“论牛个头”的模式出售,每头只能赚到几百块钱,收益甚微,眼看养牛的本钱都要打水漂了。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牛到底怎么才能卖出去?要卖到什么地方去?一家人的 “穷帽子”什么时候能脱掉……?带着这一系列的思考,万般无奈的张生成来到了长城镇镇政府讨主意,他把自己的养牛苦衷告诉了镇党委书记李胜强。

  “那次我真的是遇到了贵人。”老张笑着说。李书记不但热情的接待了他,还和他拉起了家常,给他讲了政府对农民自办养殖合作社的一些帮扶政策和措施,同时建议他把牛宰杀之后,把牛肉、头蹄、下水、皮子等拉到市场上分别出售,对比看和“论牛个头”模式销售利润是否有差距。同时李胜强还勉励张生成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你要好好干,要坚持养,一定要带头把村里的养殖业搞好。”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从那以后,老张不但记住了李书记的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还落实到了自己的养牛行动中。转眼已是寒冬腊月,村里大多数农民都闲了下来,可张生成一家人依然是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按照李书记的建议,选了家里一头中等肉牛宰杀,拉到吴起县胜利山市场去出售。让全家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们家的牛肉肉质鲜美,很受顾客喜好,一个上午就卖完了,数数钱包,里面装了将近一万块钱,这可是把老张父子二人开心坏了。在回家的路上,两人仔细一算,利润至少都有2500元。就这样一头、两头、三头的宰杀……销售市场慢慢打开了,牛肉的销量日益增长,老张父子俩的养殖干劲也越来越大,正一步一步的实现着自己的养牛致富梦。

  但合作社出路却极不方便,稍大一点车辆就进不去。特别是遇到了阴雨天气,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无法行走。长城镇镇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列出资金,一次性给合作社拓宽了道路,不定时对道路进行养护,保证了合作社便利的交通。

  据了解, 自2015年该林源养殖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都至少要宰杀销售20-30头牛,纯收入近10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了“购买优质牛仔—牛奶加草料育肥—屠宰场宰杀—自家门市销售—再买牛仔”循环更替的养殖模式。

吴起县长城镇“父子牛倌”打造养牛“致富梦”

  在张生成和儿子张平的不懈努力下,吴起县林源农民养殖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在逐步扩大,目前已经建起了标准化牛圈3座,草料加工房3间,养殖的奶牛、肉牛、西门塔尔牛和种牛数量达70余头。张平除了收购玉米杆、草苜蓿等草料喂牛,还承包了100多亩梯田地专门种植草玉米,用牛粪做肥料,每到秋季,对青秆玉米进行收割并作做消毒处理后,腌制在地坑备用,以保证牛冬季也能吃到“绿色食品”。

  长城镇党委书记李胜强介绍:“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党员,张生成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探索出一条致富新路,为全镇老百姓树立了榜样,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农人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