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创业致富 >
分享

  在武家庄镇杜家庄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枣饲料”加工车间,刚刚加工完成的饲料,伴随着皮带传送的“隆隆”声,输送到饲料储存车间,他们将经过进一步的包装,销售到山西、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县市,“红枣饲料”加工企业的诞生,为府谷县红枣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

  变废为宝 让红枣“活”起来

  2016年在府谷县林业局的支持下,由企业家杜贵平投资,聘请西农大教授,成功研制出一套红枣饲料加工方案,并投资1500万元,引进标准化的教槽料、浓缩料、配合料生产线两套,建成一座新型的红枣饲料加工厂,专业生产畜禽、反刍系列特色饲料。

  红枣饲料加工,通过对本地残次的红枣原料进行降低水分、杀菌、除霉等环节的处理和对粗粮的进一步加工,从而变废为宝,提升红枣的利用率,带动当地及周边一些红枣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从而解决红枣销售难问题。据杜贵平介绍,府谷县每年红枣产量为600万斤,其中包括生长中出现的颗粒小,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受自然然灾害影响的;滞销腐烂的……这些残次类红枣就要占到三分之一,严重影响了枣农的收入。去年10月份该厂开始生产运行以来每天可以生产红枣饲料150余吨,共收购府谷县及周边县区红枣100多万斤。今年该厂又在内蒙古建立红枣饲料生产线,在佳县建立了红枣饲料原材料加工基地,红枣收购需求量大大增加,计划收购府谷县以及周边县区红枣5000万斤,完全可以解决当地枣农的销售难题。

  精细加工 让枣农“动”起来

  近年来,受管理方式的制约,加之青壮劳动力的缺失,红枣几乎成了当地人的一块“心病”,每年都有大量的红枣因为滞销而被枣农以丢弃、喂猪等方式处理,或者直接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去年武家庄郝家庄则村民杜挺将2000余斤残次枣卖到了红枣加工厂,本来只能烂在地里的红枣也有了收益。“红枣加工厂真的为枣农们解决了大问题。”杜智挺高兴地说。

  “榆林地区属于红枣种植较多的区域,根据前期市场调研,近年来该地区红枣商品率下减3500吨左右,通过相关实验论证,如果将这部分达不到食用功效的红枣经过发酵处理,制成牲畜饲料,其价值要远远高于传统饲料。红枣饲料加工厂的建成可以帮助当地枣农解决红枣滞销难题,也可以带动当地红枣产业的发展。”据红枣饲料加工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枣饲料加工厂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同等价格优先收购本区域内红枣。

  这既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也解决了当地红枣销售难问题,使枣农看到了希望,同时也促进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从红枣产业的新发展上看到新希望。

  优势产业 让钱袋子“鼓”起来

  “过去,残次枣贵贱么人要,都得倒掉。去年产4000斤枣子,其中一半就是残次品。多亏有了红枣饲料加工厂,收购了我2000多斤残次红枣,增加了我的收入,让我脱贫看到了新希望。”王家墩村贫困户尚二说。红枣饲料加工厂于2017年建成试生产,目前生产饲料10000多吨,实现产值1亿余元。建成当年收购当地红枣100万斤,涉及 50 户贫困户,仅此一项就给贫困户创收30万元。红枣饲料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红枣收购方面,他们采取当地贫困户优先原则,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优先收购贫困户红枣,对扶贫对象进行帮扶,同时对于当地贫困户使用饲料采取平价供应的模式,同样的饲料比市场低300多元,使他们实现产业脱贫。

  此外,红枣饲料加工厂还吸收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群众可以边务农、边打工,实现家务、农务、劳务的多赢。红枣饲料加工厂借助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为府谷的脱贫攻坚事业添砖加瓦,为脱贫致富趟出了新路子,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红枣饲料加工厂生产的饲料已覆盖陕西、山西、内蒙、河北、宁夏、甘肃等地。据杜贵平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申请“全国首家红枣饲料加工厂”的专利,同时他们还在积极筹划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工作,预计今年九月底完成。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在林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上下功夫,进一步探索宠物饲料的加工生产,拓宽林产品的产销渠道,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