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从来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所有孝文化的语言文字表达中,我更看好孝顺的表述。
尽孝,就是一种对父母的顺从、顺意和顺心,也就是一种归顺。父母顺心了,一顺百顺。特别是父母上了年纪之后,对生活的歪好、对吃穿用度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和讲究了,有的甚至完全淡化了。一切以顺心、顺意、简单、自然、舒适为前提。
比如吃饭,只是一日三餐,不说吃好、吃饱,只求吃过。但是,他们唯独对往事、对传统节日、节气、对儿孙的生日、对人情门户,心存过往、念念不忘。相反,眼前的事、正说的话往往都是记不清、想不起。这个时候,子女就要顺着父母、宠着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做法,想法,意愿,强加于父母。老人顺心了、随意了、开心了,就比什么也好。
什么年龄有什么年龄的行为习惯、语言表达、做法和想法,这是人性最本质的特征,我们都不能违背。
正如不能让小孩子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一样,我们也不能让老年人干他们不能干、不喜欢干的事情。
给吃给喝给穿给钱是一种孝,但远没有陪伴倾听和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喜欢。
纵观身边无数个孝顺的人,都好像自带福像、佛像和强大的气场。他们往往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但悠悠万事,惟孝为大,满脸荣光、浑身光芒。他们有良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风,幸福指数其实很高。
时代不同了,尽孝的概念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与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比,无论哪个方面都减弱了、淡化了,好多方面似乎倒过来了。不是说不孝,而是说没有更好的尽孝。父母对子女的好是无私无畏的与生俱来的好,子女对父母的孝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不容等待的事。
读懂人,就是要尊重人。
读懂父母,就是要顺着父母。
我们都是父母生命和精神的延续,只要不辜负父母、好好做人、好好奋斗,用自己奋斗的成果,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其实父母从来都没想过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转变,我们才慢慢明白,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盼就是健康平安,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
责任编辑:张伟
- 陕西:幸福莫过于为群众的好日子而奋斗——定边县驻村干部2022-04-20
- 陕西渭南: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工作2022-03-30
- 张广军的致富经历2020-12-31
- 老刘晒出‘’红薯粉条致富经‘’2020-12-17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号角2020-11-04
- 乡村调查:农民进城与资源下乡的错位2020-09-09
- 设施农业 定边农民的铁杆庄稼2020-07-30
- 定边县郑寨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郭兴旺: 土鸡蛋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