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冠病毒在祖国大地上发酵时,我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买回国的机票。同住的女生早早回了国,朋友圈里晒着各种生活幸福岁月静好的图,但是最终自己还是因为一些原因留在了德国的一个小城,做好了一个人过年的准备。
一切都让人猝不及防。
22日,刚关注到疫情信息的我,赶快提醒爸妈注意防范。那时全国只有三百多例。
23日,农历新年,除了拜年的消息就是各种关于疫情的新闻。
27日,德国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31日下午,受疫情影响,一名23岁中国女生在德国柏林被两名女性用“中国病毒”的字眼辱骂,并且被吐口水,撕扯头发,殴打,柏林警方将此事归为仇外事件。中国驻德使馆称,袭击者涉疫情歧视性言论引发冲突,已要求警方追责。
当事女生的朋友圈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个例。部分德国人看我们中国留学生的眼光和态度似乎改变了。包括我在内,遍布各个国家的华人留学生被无故辱骂言语攻击。坐地铁时,刚放学的中学生会聚在一起讨论我是不是中国人,有没有病毒;在麦当劳门口,几名青少年在背后笑着说我有病,离我远一点,我回头看向他们,他们便一哄而散了;德国的同学开始给我发他们朋友中流传的调侃中国人的表情包。
“四折特价庆祝中国新年”,背景为一个目标是制造病毒杀死全人类的游戏《瘟疫公司》
当中国人打喷嚏,造成恐慌的短视频
在推特上,许多亚洲面孔的人都打出了“我不是病毒”的标签,以此抵制不冷静的排斥。一个年轻的中国男生在推特写道:“我是中国人,但我不是病毒。”“我知道全世界都在担心这种病毒,但是请不要带有偏见。”他发了一张自拍,下半张脸被一张用法语写着“我不是病毒”的纸遮挡了起来。
参与#我不是病毒#标签的男生推特
这个标签来自一名年轻的亚裔法国女性,本周起,她在网络上匿名号召遭遇了“病毒歧视”的人站出来分享事例。有人报告称,自己在乘坐公交车时被要求“戴上你的口罩”,还有人听见欧洲父母告诫孩子“远离中国人”。
本以为在对待种族问题尤为敏感的德国,自己遇到这种事情的概率大概和中奖一样小,但没想到随着德国媒体的广泛报道,这样的事情开始频繁地发生在我身边。最新的一期德国《明镜》周刊封面上,一个身穿大红色防护服,佩戴全套防毒面具的男人正玩着手里的红色iphone手机。下面的标题加粗加亮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上方是相比之下并不显眼的“corona virus”(冠状病毒)。
德国《明镜》封面
并不是说德国媒体在刻意撒谎,即便真实数据也足以让过惯安逸生活的德国人人心惶惶,再加上由德国媒体特意挑选制作的配图与视频,更是让德国民众对中国人频频侧目。这似乎已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德国没有口罩文化。在德国人眼中,只有真正病重的人才会戴口罩,而病重的人应该在家里自行隔离。在德国,公交司机有权拒载一个戴口罩的人,街上的人也会对你指指点点。夸张一点说,“在德国戴口罩等于在街上裸奔”。德国的专家也在大肆宣传戴口罩无用论,因为病毒依旧会从口罩缝隙处进入呼吸道,在他们看来更重要的是勤洗手以及少用手接触黏膜部位。
疫情发生后,德国的华人以及自发的华人组织像蚂蚁搬家一样几乎买空了市面上所有的口罩并千方百计运送回国。在德国,商品是不许限价的。欧洲局部地区每盒50只装的欧标PFF2口罩(相当于美标N95)价格从15欧涨到了近200欧。虽然也有一些人是看着国内口罩卖到天价,趁机当“倒爷”,但更多的是捐助,运送到国内那些急需物资的地方。
德国街头没有任何人佩戴口罩
截至目前,德国确诊病例已经增至12例。世界各地确诊病例也有所增加,这种上升态势,导致种族主义搭乘疫情的“顺风车”,像病毒一样在传播,不少华人在国外开始感受到歧视。但我们也看到,当对华人的负面情绪随疫情不断滋生的同时,也有一些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例如佛罗伦萨市长在推特上发起新的话题#给中国人一个拥抱#,鼓励意大利人理性地看待疫情,并不要因害怕而歧视中国人。
在海外的留学生,大多被父母叮嘱:一个人在国外要小心,遇事要忍让,千万不要和挑事的人纠缠。但在我看来,恐慌和歧视是因为误解,误解是因为缺少沟通,如果想要缓解歧视,就应该客观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我们不挑事,但我们也不怕事,该维护个人乃至国家尊严的时候,就要勇敢地站出来。
责任编辑:张伟
- 网络安全从你我做起2020-09-23
- 陕西省政协委员调研我省食品安全工作2020-09-21
- 厉害了我的荔!2020年上半年我县商标申请量再创新高2020-08-19
- 我国首次对乡村产业发展做出全面规划 乡村产业,等2020-07-20
- 神南产业发展公司专项整治违规干涉插手工程建设 我们2020-06-28
- 邱祖满一行来我县督导稳增长工作2020-06-24
- 抗击疫情,我国百余所高校做了什么? 2020-06-08
- 陕北矿业张家峁矿业公司:“安全生产月”奏响安全之歌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