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继而又连续提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支持农村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农村发展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并且愈来愈好。四十年来,平湖历届市(县)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关于发展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笔者出生在农村,又不时下乡,耳闻目睹,感受深切。
一是经营体制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农村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实行集体经营,农民没有自主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分田到户,单家独户经营,农民手脚放开了,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劳动力也大大剩余,农民纷纷开商店、办企业、做买卖、外出打工,只要依法依规,想干啥就干啥,自主经营,自由自在。
二是经济收入的变化。过去“一年做到头,两个空拳头”、“一天十分得,分红四角八”,这是一些贫困生产队对当年收入低微的口头禅。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政策放宽了,农民挣钱渠道多了,只要身体好,肯动脑又勤奋,处处有钱挣,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笔者查询到的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平湖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31470元,大多数农户手头有钱花,银行有存款。一些民营企业主、个体专业户、物流经贸大户的收入更为可观,年收入数百万、数千万元不在少数,上亿元的也并非鲜见。
三是穿着上的变化。过去,我们这一带的农民穿的衣服大都是由自己种的棉花经纺纱、织布,再由缝纫师傅上门制作而成,脚上穿的布鞋也是妇女自己粘门布、剪鞋样、纳鞋底等手工制作。兄弟姐妹多的农户,所做的衣服往往是阿大穿了,阿二、阿三接着穿,最后补丁连补丁,家境特别艰难的直至是衣不蔽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旧社会对贫苦农民穿着的真实写照。新中国建立后,农民的穿着逐步有好转,而改革开放至今,农民的穿着更是大大改善,穿土布衣服的早已成为历史,现在也只有在村民俗风情馆才能看到。眼下,农民所有穿着基本都是从外购买,剪布定做的已很稀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穿着上尤显多姿多彩,靓丽时尚。
四是饮食质量的变化。旧社会,“朱门酒肉臭”,穷人食不果腹。有的穷苦农民,没有“小菜”,只能以“酱油汤”、“沸熟盐”将就。碰到灾荒,田无收成,有的农民只好外出乞讨求生。新中国建立后,农民的生活逐步有所改善,特别是一些原来自己没有田、专门做长工的雇农,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根本改变。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较长时期平湖农民的生活仍然比较贫困,尤其是粮食一直比较紧张。所以,那时是“只求吃饱,不求吃好”。现在可是今非昔比,大部分农户一日三餐几乎是“无荤不吃饭”,不满足于自家种的养的,还要到集镇市场选购,有荤有素,合理搭配,讲究绿色,讲究野生,讲究卫生,讲究营养,尤其是现在农民办喜酒,气派很大,菜肴丰盛,品种齐全,水陆俱陈,与城里人在大酒店办喜宴并无逊色。
五是居住条件的变化。建国前,本地农民居住的不少是草棚、平房,既破旧又拥挤,尤其是当时的白马、钟埭一带,多数农户住的是草棚(也叫湖南棚)。一些贫困农户因住房破旧简陋,又长年失修,导致“晴天屋里晒日头,雨天屋里张钵头”。过去农户家庭成员多,住房紧张,多数农户一个房间中要搭好几张铺,老的小的几代人同居一室,十分拥挤不便。建国后,农民住房逐步有所改善,也有少数将草棚改造成瓦房。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增加,手头有钱,改善居住条件的力度更大更快,广大农民兴奋地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住房变四变。”哪四变?一变由草棚改成瓦房,二变由平房建成楼房,三变由二层楼改成三层楼,四变由分散居住到集聚点或城镇居住。还有不少农户为工作方便和孩子受到更好教育,还到平湖、嘉兴乃至杭州、上海的城区购房居住。据笔者调查得知,截至目前,新埭镇姚浜村有农户462户,住三港新城和新埭镇集聚点420户,占总户数的91%,其中285户还在平湖、嘉兴买了商品房,占总户数的68%,而且室内家电、洗浴、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农民不仅住房宽敞、明亮,居住环境也大为改善。党的十八大后,平湖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在“村庄整治”、“五水共治”中,河道得到有效治理,还用块石和木桩搞好护岸,建好河边绿道,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绿道116公里,农村绿化12.5万亩,已建农民集聚点13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5个,重点村18个。全市目前已有32990户农户在集聚点和美丽乡村居住,不仅环境优美,还享受着各项完好的配套设施。
六是出行交通的变化。四十年前,平湖只有沿海一带的沪杭线和老07省道经过,其他地方没有公路,都是泥岸小路,农民出行,基本都是步行,到县城坐手摇栈船或轮船(班次少),速度慢,既费时,又不便。如家有危急病人,只好求助人民医院小汽艇或叫抽水机船冲水行驶。那时,如天下雨,乡下泥岸小道,要穿高帮套鞋,步履艰难,如不慎摔倒,定是满身泥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若要富,先筑路”的理念主导下,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平湖农村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乡级公路筑到村部,村级道路筑到村民小组,不少村已筑到农户家门口。出门不用步行,全可由车代步,平湖的公交车大都已通到村和社区,如出远门,还有高速公路、动车高铁、飞机。有了公路,农民手头又有钱,所以现在大部分农户家大都有汽车。最近,新埭镇鱼圻塘村由村民组长逐户统计,全村2329户,购买汽车1648辆,占农户总数的70.8%,多的户有两三辆。摩托车、电瓶车更是家家户户都有,农民出行,交通极为便捷。
七是通讯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向外联系既不方便,又很麻烦。与外地的亲朋好友或在部队服役的子女联系,基本还是用原始的方法——写信。当时的农民大都没有文化,写信看信还要央求农村中极少数那些能识文断字的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笔者在新埭中学读初中,在村里那些农民看来,已算是个识字的人,曾数十次为本地军属给在部队服役儿子代写家信。农民如碰到急事,只好到集镇邮电所拍电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有大哥大、BB机,经济条件好的的农户开始安装住宅电话,对外联络方便多了。进入21世纪以后,手机广泛运用,后来的智能手机不仅在通讯上是一个大跨越,可以打电话,还可发短信、微信,甚至视频通话,利用智能手机还可以购物、预约医院专家看病、买高铁票飞机票等等。手机上还有计算机、气象、时钟、导航、照明等。只要通过手机百度一下,什么全知晓。在今天的农村,手机已成为农民的一种新型农具,几乎就是心想事成。
八是文化生活的变化。以前,农村只是少数大队建有“文宣队”(也叫俱乐部),或与平湖图书馆挂钩的大队流动图书站,一年也难得放几场露天电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为适应农民物质生活丰富后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党和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当今,平湖农村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多数村和社区,建有文化礼堂、民俗风情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有的村还有电脑房、党员远程教育室、文艺宣传队、老年大学分校、党建公园等,村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参加活动,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身体,身心愉悦,再加上广播、电视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九是老人养老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平湖农村普遍还较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自然无从谈起。国家缺医少药,医疗技术落后,遇到大病,农村老人的治愈率相对偏低,因病致贫,相当普遍。如今,农村老人的生活已有了极大改变。首先,生活有保障。子女有钱了,有能力给老人零用钱。身体还硬朗又有劳动能力的去本地企业或专业户那里打工,每天也有五六十元的收入。村里给不同年龄段的老人都发养老钱,土地全流转的村发的就更多。而给老人买了养老金的,也就月月领“工资”。有的老年人非常感慨地说:“过去肚皮空、嘴巴馋,想吃,手头没有钱,现在钱有了,肚皮不饿、嘴不馋,倒不想买了。”其次,病有所医。不仅富裕后的子女舍得花钱给父母看病,国家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老人生病也能报销一大笔。各村(社区)都有卫生室,小病可以不出村。如此也足可想见,老年人健康长寿者愈来愈多。第三,老年人休闲有了好去处。有文化的到村(社区)阅览室看书、阅报、玩电脑,没文化的到茶室喝茶聊天、打牌、搓麻将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正在发展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有护理人员和志愿者热情服务。各地的敬老院也愈办愈好。第四,出行方便。公交车大都通到村部,60岁以上买半票,70岁以上免全票。而且农户大都有小轿车,家庭用车也很方便。
十是精神面貌的变化。四十多年前,农民整天泡在田里与泥巴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业余生活非常贫乏。改革开放后,农村经营体制变了,农民自由了,特别是土地流转后,更加轻松了。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3月底,平湖全市已有21.89万亩、占总面积71%的土地得到了流转,其中新埭镇土地流转率达到95%以上。农民离田上岸,摆脱了往日田间劳作的负担和压力,有时间到村(社区)享受文化生活、到集镇和美丽乡村看看、到河边绿道及城乡公园散步休闲,既观赏美丽环境,又强身健体。据旅游部门反映,现在农民外出旅游已成为他们的主要客源,国内著名景点游、出国游的农民每年大幅度增长。新埭镇泖河村农民沈余根自豪地对笔者说:“过去没钱,只好新埭镇上跑跑,平湖也难得去,现在有钱了,不仅上海、杭州、北京去过,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胜地我也都去过了。”广大农民通过旅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振奋精神,愉悦心情,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甜甜蜜蜜。
细细观察、体会,其实平湖农村这四十年来的变化还有许多,举不胜举。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定,又给发展农村下达了好多有效举措和优惠政策。笔者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平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联系平湖实际,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推进金平湖新崛起,平湖农村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不需多久,一个富裕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金平湖必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责任编辑:张伟
- 宜宾矿难背后的“矿工家族”:40年前大哥死于同一家煤矿2019-12-21
- 农村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改革铺展乡村振兴之路2018-12-29
- 陕西全力打造千亿级苹果产业——述说40年苹果产业发展精彩故2018-12-13
- “波澜壮阔 三秦华章——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12日开展2018-12-11
- 40年看榆林足迹 “农”墨重彩,塞上沃野遍地生金!2018-10-09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2018-09-05
- 刚刚!陕西高考作文出炉!是不是很难写?附40年高考作文2018-06-07
- 马云在西商大会上的演讲:我眼里的西安与未来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