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丝路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全国两会开幕前,在人民大会堂外的广场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和中外媒体记者畅谈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过去5年,我国打响了力度空前的脱贫攻坚战,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未来3年,脱贫攻坚的任务是基本消灭绝对贫困,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我国预计将减少1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包括实现易地搬迁减贫的280万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脱贫不返贫”“如何用科技实现‘深度’脱贫”等焦点话题,被代表委员们以议案、提案或建议的方式进行深度解读。

  曾文明

  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

  “五个一”机制实现产业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赣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曾文明谈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赣南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在2012年6月28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使赣南这片浸润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赣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打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组合拳。

  曾文明介绍说,赣州特别要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机制,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目前,赣州产业扶贫项目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刘昕

  全国政协委员 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

  用“商业模式”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此次提交的4件提案中,有两件与脱贫有关。10多年来,刘昕走过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云南这些偏远地区,行程几十万公里,积极探索我国西部科技扶贫及特色药物资源开发。对于如何“深度”脱贫,刘昕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

  刘昕表示,今年,我国将减少1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其中包括实现易地搬迁减贫的280万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存在脱贫难度大、脱贫后农民返贫率高等问题。有些农民虽然暂时脱贫,却很不稳固,随时会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已经脱贫的脱贫户达到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性脱贫有效机制比较缺乏,靠常规手段已难以奏效。尤其是剩下的贫困户大多是经过多年帮扶仍未脱贫的困难户,基本生活条件特别困难,多年依赖政府扶贫的“等、靠、要”惯性思维根深蒂固。

  刘昕建议,第一,突破不适合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和扶贫脱贫的体制机制,推动和扶持一批产业多元、联结机制紧密、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效果好、已经成熟的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是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实现保障性脱贫的有效途径。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和创建技术先进,产业集群高效,与合作农户、贫困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有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构建保障性脱贫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第二,建立健全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搞活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完善对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实现差别化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满足乡村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用地需要,不断完善土地调整规划、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破解农村建设用地困局,用好土地增值收益,深化乡村基层党建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构建保障性脱贫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形成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持续增收的经济优势。

  第三,重视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产业对乡村困难群众脱贫增收的积极带动作用,让贫困户从完全依赖政府扶贫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加大对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出台政策措施,统筹使用各项涉农资金,为农民创业提供平台,推动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落地生效。

  第四,强化服务措施,协调相关部门简化国土、林业、环保、工商、乡镇、村委、畜牧、发改委等部门合法化证件办理审批流程,帮助解决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主要困难;建立产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完善“商业模式”长效保障性脱贫机制,把贫困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带动利益紧密捆绑,保障贫困户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刘昕建议,要用“商业模式”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从而达到“深度”脱贫。刘昕告诉记者,我国畜禽养殖行业规模化水平较低,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场为主要养殖主体,家庭养殖模式覆盖了各乡各镇。由于没有合理规划布局,农户周边主要废弃物几乎由猪、鸡、鸭、牛、羊产生,卫生条件差,易暴发人畜共患病,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传统养殖模式在养殖规模、养殖效率、环保处理技术等方面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废水、恶臭排放标准和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许多地方政府对养殖业加以限制甚至禁止。广东一家食品企业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并形成与农户联结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造血式”产业带动,确保合作农户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极大激发合作农户的创业热情,有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其做法经验可复制、可推广,适合在农村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严琦

  全国政协委员 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

  全面落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今年带来了“关于全面落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建议”。

  作为与三农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十分关注山区脱贫问题。严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我国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集聚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率先启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的试点、示范区域。该片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包括重庆、湖北、湖南、贵州4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仡佬族等9个少数民族。

  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信息系统,开展规划实施监测。监测结果用作规划中期调整和绩效考核的依据”“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提出规划调整意见”。

  目前,《规划》实施时间已过大半,为合理评价片区《规划》实施现状,推动《规划》及相应扶持政策、措施的调整与强化,严琦建议,尽快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及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真正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跨区域扶贫开发示范区、岩溶地区特色经济示范区、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示范区。

  严琦建议,第一,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建议国务院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相关部委参与,地方受查受评单位配合,对《规划》实施7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据此对《规划》目标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通过设立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基金、加大《规划》项目落地和生态补偿力度、取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资金配套等政策,确保如期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保障片区如期脱贫,推动加快武陵山片区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支持建立“武陵山片区开放崛起协作区”,促进片区传统特色产业升级与发展。《规划》提出了建立“跨省协作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要求打破行政分割,突出跨省合作,积极探索跨省交界欠发达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新机制。在武陵山片区省际边缘进行跨区域协作,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路径,也是推动武陵山片区特色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在新阶段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提供示范,实现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国家支持建立“武陵山片区开放崛起协作区”,组织国家发改委、国家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国家检验检疫局、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片区开展相关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体系为目标,不断提升片区内6个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和产业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加快片区优势资源转化,推动电商旅购、生物医药、健康养老、临空经济、生态农业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新兴业态、新兴商业模式发展,提升武陵山片区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培植武陵山片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境界,促进片区传统特色产业升级与发展。

  第三,组织启动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走全域旅游发展路子,符合国家对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定位,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最佳途径。建议由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牵头,尽快启动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加强统筹,协调片区相关各省市和各市州区、县(市、区)努力探索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一体化发展的“武陵山模式”,共同推动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实现跨越发展,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严琦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深化合作,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通过科学编制和实施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三次产业的融合、公共服务的覆盖、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资源的发掘、民众素质的提升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内容,明确目标、步骤与指标,争取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进步。三是依托各地旅游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发展、错位经营,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开发,使各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打造优势,形成品牌。四是通过合力推进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合作,增进交流,让武陵山片区成为全域旅游扶贫脱贫攻坚示范区,成为中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为此,应确立以龙头景区资源带动,全域景区联动,城市乡村互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规划定位,让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无缝对接,推进片区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五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扎实推动片区内各层级政府加强合作,促进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如在不同层面上形成合作协调机制,选取条件成熟的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措施,共同协调和管理跨市州旅游市场,实行旅游车辆在区域内无障碍通行,健全区域旅游投诉和应急救援机制;深化旅游品牌打造,推出片区联动旅游线路,加速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旅游信息共享,建立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联动机制,全面优化旅游要素、基础设施、旅游功能和产业布局,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域一体化、品牌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

  第四,大力支持打造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公园。以打造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公园为抓手,加大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片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和强化片区生态优势和生态安全保障功能。在全力打造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公园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片区生态、文化、老区三张高质量的全域旅游品牌。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