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幻越来越快,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如果150年前我们在此聚会,大多数人从事的是农业。如果100年前在此聚会,大多数人从事的是工业。如果是7年前,绝大多数老师用的是按键式手机,而不是智能手机。
当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并正在走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的崭新时代。我们是这样一代人,有可能在生命中经历多个时代,不是一个不是两个,可能是三个。
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经历多个时代,因此,如何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中不断在时代之间相互迁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让学校和学习变得不一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未来校园有哪些学习方式?这里有几个观点与大家分享。
01
未来校园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地方
无论在何时何地,互联网开启了教师不断深入学习的大门。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会天天向上。今天,我们的学习应该放弃单兵作战模式,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班级,要抵达互联网时代应有的视野与范畴。
信息技术允许学习者去搜索去连接,去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在呼唤更平等的学习关系。假如我们把学校看作一个网站论坛,论坛一部分人负责教,一部分人负责学,那它还是很活跃的社区吗?肯定不是。
今天的学校不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师生同处一个物理空间,一起进入学习状态,相互感染,发现困难,解决问题,这才是未来的学校。一起学习,我们就可以和学生拥抱新技术,以孩子的视角跟他们探讨技术的可能性。探讨之后,你会发现对于技术的教学运用,我们在杞人忧天,学生的适应力比我们更强。
有一个好玩的研究,研究了300多位高创意人士群体后发现,高创意群体正在形成一种面对面合作之前就已经彼此了解的状态。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就对我了如指掌,我也一样,于是我们毫不生疏,开始愉快地展开合作,多么奇妙的感觉。
这种研究,也浸润在我们日常中。比如我见过很多校长,一见面,他第一句就说,有个项目要不要尝试一下,我知道你擅长哪方面,不擅长哪方面。我不擅长管理,他就把那一部分撇掉,没有讨价还价,双方迅速形成简洁明了的连接。
学生亦如此,他们也在形成这样的习惯,他来到课堂之前,会百度搜索老师的名字,看老师的个人形象,专业素养等等,这些数据将决定他与老师能否在这堂课上形成独特的连接。这非常有意思,在网络上是否能够找到老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一种终身学习的校园。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师生到底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新关系——老师不再非常高高在上,学生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更少。
02
未来校园是一个混合学习的地方
未来校园是一个混合学习的地方,已经有大量在线学习在校园发生。
混合式学习旨在重新思考课堂时间,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将线上线下教学时间进行整合设计。它强调通过线下活动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内化,这一点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有一个弊端,由于学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需求,大规模的面授课程已经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通过设计线上课程,线下实施面授,对学员进行学习支持,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弊端。
混合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有的学校在课堂使用技术,尝试基于技术的教学探究。
例如一些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两人共用一台平板电脑,通过人机互动展开合作学习,展开社会建构,甚至他们会跟机器探索某个问题。混合学习推动着每个老师关注差异化教学,让课堂更具有互动性。
混合学习并不复杂,只不过老师需要更系统地安排时间,做好一名学习设计师的本分,他对一堂课要有更完整的系统构架,能够对线上线下进行整合运用。当40分钟结束后,学生们可以打开更多学习方式。
当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反思,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注重使用技术的权利平等,老师用了很多技术,比如说搜索技术,网络技术,PPT技术,却没有把这个权利带给学生。只有当权利平等,后续一连串的反应才会真正发生,我们需要尊重这种平等。
03
未来校园是一个体验学习的地方
今天的学校,越来越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习跟世界连接,通过真实情景迎接真实挑战,而技术也在不断推动这一势头。
图:星空软件让我们与星空产生连接
过去,我们都不太清楚星空是什么,今天有一款叫星空的软件,对准星空就会有所发现,建立联系,当然这只是开始。又如,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堆草,打开一个“形色”软件就能跟这堆草产生连接,生物老师还可以利用软件发现学校的各种植物,并打上标签。
有趣的是,这个软件还会推荐对应植物的诗歌,让您跟各种学科产生关联。还有一些化学类软件,扫一个物体,能看见物体背后的化学元素构成。虚拟和现实的连接,将学习的内容不断应用到真实场景中。
今天,这种体验式学习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也有这样的学习,他们倡导的是基于服务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周遭,建立社会化人格,同时还提出一些不确定性的框架,希望学生进入一个不那么舒适的领域,甚至是前沿领域,在探索中去学会评价,容忍不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
这种学习不仅注重学习者过程中的多次自主“输入”,更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产出”。
学习者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与分享者。体验学习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迁移所学的知识,并在不断应用中加深知识的理解,甚至重构知识本身。
今天,体验式学习已经不再是课外的拓展活动,或者是某一个校本课程的其中一个单元,它已经完整地嵌入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教学目标进行了高度匹配,它尊重课程目标,兼顾学科大概念和学科知识,建构结构化知识,实现全面匹配。
它也满足体验式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进行反思发现。当体验式学习融入学科课程并形成序列后,学科老师都将面对严峻的挑战。
真实生活与学习情境勾连,正在引起我们不断探索,直到有一天,学习的真实情境不再由老师创设,不用再设定好问题,学生都能自觉运用时,他就获得了可迁移的核心素养。
当然,我们也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协作、创造和表达的工具,只有当技术工具更丰富,学生才能不断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04
未来校园是一个学会学习的地方
学校应该是一个更会学习的地方。学校给学生提供大量课程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选择,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直到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搞了一个高中生夏令营,主角是一群高二学生,我带了一个10人小组,在一个大主题下,给他们布置了三个任务,第一是让他们搜索有关的信息或者书籍,找到这一主题的三篇文章,第二是让他们用五句话概括文章的观点,第三是让他们想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这只是一个线上作业,他们自行搜索。
结果,只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他们就生成了50个不同观点,其中10个特别新颖的观点还汇聚成10分钟汇报。非常惊讶他们的成果,因为我没做任何干预。
当然,他们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比如专业技术不那么精通。但是,这个任务重点就是鼓励他们生发不同的观点,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不会学习的人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怎么办?就需要我们将学校变成学会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度的了解,有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需要反思,需要选择,需要规划,才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05
未来校园是一个创造分享的地方
创造分享,这是学校最容易感受到的特性。我们在不断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老实说,当我们回到课堂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创造?
这个话题我跟高中生讨论过,我让他们用饼状图来呈现一个学期下来的创造时间,结果占比非常低。
为什么低?因为我们被固化了。我们用相同的仪器,参照“科学”的步骤,遵循老师的要求,得出一样的结果。这是学校大多数实验课的常态,而且不仅仅是实验课,很多任务也一样,基本上,看到你的序幕,就能猜到剧终。
如果这样下去,技术并不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用更先进的仪器更昂贵的设备重复同样的过程,达成同样的目标。这样下去不行,我们老师必须跳出来,刺激学生不断创造,不断分享,不断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过去半年来,我组织了一个活动。我邀请了一些对编程感兴趣的老师,共同探索在学科教育中,如何融入计算思维,用计算机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惊奇的是,并非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还有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还有体育老师。当然,这群人聚在一起也创造了很多惊喜,比如我们第一次以编程的方式控制无人机,穿过呼拉圈,大家完全融入了这个氛围之中。我也相信,在这样一群老师带领下的学生,会有更多不一样的创造空间。
图:与老师们探索在学科教育中,如何融入计算思维
学校越来越鼓励不同想法的人,把这些想法和创意进行产品化。今天听到很多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把作业变成作品,还鼓励学生也将作业变成产品,这样以来,学生思考的深度跟广度就不一样了。
由于对作品的评价非常困难,学校干脆组织学生搞产品交易,在市场化的机制中,让他们相互评价,相互促进。
跳出窠臼,迎接不确定
时代杂志通过一张图描绘未来世界的可能:人类拿着智能手机吸收信息,旁边有两个机器人,非常惬意,一个在阅读,一个在画画,非常有创造力,非常悠闲。这个画面看起来很矛盾,我们非常忙,穿梭在人群中,机器却在享受时光,不断突破新的领域。
未来,教师职业将充满挑战与机遇,未来教师将成为学习数据的洞察者、学生学习的教练、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服务官、学习环境的设计师。教师有多少创造时间,师生就有多少创造空间。
时代巨变,危机潜伏。我们要一起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校,一个混合学习的学校,一个体验学习的学校,一个让人学会学习的学校,一个懂得创造分享的学校。
责任编辑:张伟
- 丹凤县商镇老君小学开展“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健康知识进校2021-03-13
- 丹凤县举行首届校园长论坛2021-02-04
- 丹凤县棣花中学2021年元旦校园文体艺术节活动剪影2020-12-28
- 田字格描绘童年时光 小文笔书写人生未来 ——商镇恒大小学举2020-12-17
- 山阳召开冬季学校安全大检查暨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校“无黑2020-12-15
- 商南县幼儿园“三个一”确保校园安全2020-12-08
- 合阳研究生助力团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 科技人才助振兴”2019-11-23
- 心系安全 情系教育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弥振乾,副县长张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