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惠农学堂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1 产地条件

  (1) 环境条件: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

  (2) 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8 ~ 17℃,1 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降雨量500 ~ 800 mm,年日照1 200 ~ 1 800 h。

  (3) 土壤条件: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轻壤土,pH 值5.0 ~ 7.5,含盐量0.2% 以下,地下水位在1 m以下,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桃。

  (4) 轮作:前茬为桃、李等核果类园地,不宜继续栽植桃树,需改种其他作物4 ~ 5 年后方可。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远离大城市的地区,选择耐贮运的中晚熟品种为主。无花粉品种一定要配置授粉树,有花粉品种也要注意配置授粉树,一般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5 ~ 8 ∶ 1。注意选用抗病虫害、抗逆性较好的品种和砧木。

  3 苗木选择与定植

  3.1 苗木选择

  选择主侧根3 个以上,长度20 cm 以上,生长充实,苗高80 cm 以上,基径1 cm 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的嫁接苗,严禁使用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采用山桃和毛桃或青州蜜桃等作砧木。

  3.2 苗木定植

  定植密度株行距1 ~ 2 m×5 m,机械操作的可适当缩小株距。定植时期分为春栽或秋栽。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进行,栽后灌水,然后可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秋栽于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栽后及时灌水,然后用地膜覆盖。定植坑直径0.8 m,深0.8 m。定植前,先将苗木根部浸泡在水中吸足水分,粗根轻截,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沾泥浆后栽植。定植前,每株施腐熟有机肥40 kg、磷酸二铵0.5 ~ 1 kg,将有机肥、化肥与挖出的表土混合,回填坑内,填至距地表25 cm 左右,踩实或先灌水待其下沉后栽植,栽后及时灌水,树盘长宽至少留1 m×1 m。栽植深度以苗木在苗圃覆土深度为准。

  4 土肥水管理

  4.1 土壤管理

  每年秋季在行间进行深翻改土,在树冠外围深翻40 ~ 60 cm。幼树行间可间作绿肥或豆类等作物,每次灌水及降雨后进行中耕。成年树采用行间生草,行内清耕或覆盖。人工种植鼠茅草、白三叶草、黑麦草等或自然生草,行间草高30 ~ 40 cm 时,用人工或机械刈割,留茬高度保持8 ~ 10 cm,1 年割3 ~4 次,将割下的草覆盖树盘。

  4.2 施肥管理

  施肥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基肥于秋季果实采收后(9 ~ 10 月),结合耕翻改土施入。按每100 kg 果150 kg 腐熟有机肥计算,同时混入磷酸二氢铵1.2 kg、硫酸钾1.2 kg,一般每667 m2 施3 000 ~ 4 000 kg 优质有机肥,以沟施为主,施肥部位在树冠投影范围内。施肥方法有挖放射状沟、环状沟或平行沟,沟深30 ~ 45 cm,施肥后灌水。追肥于萌芽前及花后1 周进行,每100 kg 果追施尿素0.5 kg,开10 cm 深的环状沟施入;果实硬核期每100 kg 果施尿素0.3 kg;果实膨大期每100 kg 果施硫酸钾1.0 kg。追肥后及时灌水,采前30 d 内禁止追肥。根外追肥于萌芽前喷4% ~ 5% 硫酸锌;盛花期喷1 次0.2% 的硼砂溶液;硬核期前喷0.2% 的尿素、0.2% 磷酸二氢钾。采前20 d 内禁止根外追肥。有条件的产区,应根据土壤和叶分析结果,进行营养诊断施肥。

  4.3 灌溉与排水

  萌芽前结合追肥灌1 次水,硬核期灌1 次水,采前15 d 禁止灌水,入冬前灌好封冻水。雨季前要疏通排水系统,保证雨季排水通畅。桃怕涝,严防桃园内积水。

  5 整形修剪

  5.1 树形

  (1) 自然开心形。干高40 ~ 50 cm。定干后第1 年秋~第2 年春,选留3 个邻近或错落、分布均匀、生长势相近、发育良好的一年生枝为一级主枝,主枝剪留长度为50 cm 左右。栽后第2 年秋~第3 年春,开始在主枝上选留侧枝,每主枝上选留2 ~ 3 个侧枝,各主枝上的侧枝应相互错落开,侧枝的剪留长度为主枝长度的2/3。

  (2) 二主枝自然开心形。干高40 ~ 50 cm。该树形在株密行稀时应用,定干后第1 年秋~第2 年春,选留两个方向伸向不同行间、生长势相近、发育良好的一年生枝为主枝,剪留长度为50 cm 左右,一般不用邻近芽枝。栽后2 ~ 4 年,在株距大的情况下,每主枝可配置1 ~ 2 个侧枝;反之,则不用配侧枝,只需配大、中形枝组。

  (3)主干多枝型。留1 个主干,主干高50 ~ 60 cm,主干上选留3 ~ 4 个主枝,每个主枝配置2 ~ 3 个侧枝,主枝分枝角度以60° ~ 70° 为宜,侧枝分枝角度以70° 为宜。

  5.2 修剪

  (1) 冬季修剪。目前生产上冬季修剪有长枝修剪和短枝修剪两种方法。①长枝修剪,一般对果枝不短截,以疏剪为主,长果枝与长果枝同侧间距约40 cm,不同侧间距约20 cm,以斜上和两侧为好。结果下垂后,利用长枝后部枝或着生于母枝上萌发的新枝更新。长、中果枝结果为主的多留长、中果枝;短果枝结果为主的多留短果枝。每667 m2 留枝量为1.0 ~ 1.6 万个,长、中果枝结果为主少留枝,短果枝结果为主的多留枝。②短枝修剪,对长、中果枝适度短截。果枝间隔,长、中果枝枝头间距20 cm 左右,每667 m2 留枝量1.5 ~ 2.0 万个。徒长性结果枝在其上有分杈处留弱枝短截,长果枝剪留5 ~ 8 节花芽,短果枝和花束状短果枝不剪,徒长枝一般应疏除。幼树期由于长势较旺,结果枝剪留长度要长些。在主、侧枝上注意培养结果枝组。短枝修剪培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截后放再回缩;二是先放后回缩。长枝修剪比较简单,一般是长放不剪再回缩。

  (2) 夏季修剪。一年进行3、4 次。第1 次抹芽:4 月下旬~ 5 月初进行。主要抹去并生芽、无用芽和新梢,留方向和角度适合的芽。第2 次夏剪:在新梢迅速生长期(5 中下旬~ 6 月上旬) 进行。主要控制剪口梢下的竞争枝,剪去直立的徒长梢,对过密的徒长性果枝要疏去,有空间的可短截培养成结果枝组。另外,要注意调整延长枝的角度和方向,对直立品种要选留距主枝基部30 cm 左右处, 方向和角度适合的副梢作延长枝,控制原延长枝头,有利于扩大主枝开张角度。第3 次夏剪:在花芽分化期(7 月中上旬) 进行。对未停止生长的徒长性果枝和长果枝剪去1/4 ~ 1/5;副梢摘心,控制其生长;疏除过密枝,以改善光照,促进花芽分化。第4 次夏剪:在新梢停止生长期(8 月下旬~ 9 月上旬) 进行。主要对上次夏剪后新发出的副梢及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摘心,控制生长,促进枝条成熟,提高枝条抗性。长枝修剪,以疏剪为主,少短截。

  整形修剪一定要注意通风透光。桃树为喜光树种,树冠覆盖率维持在70% 左右,过密园要间伐或对树体结构进行调整,树冠下透光率> 40%。

  6 病虫害防治

  (1)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基肥、合理灌溉、控制湿度、控氮增钾、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使用农药防治时,要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2) 加强苗木检疫,采用不带病虫的砧穗和苗木。

  (3) 行间种植豆科紫花苜蓿,可以固氮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果园小气候和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叶螨、蚜虫、食心虫等的天敌繁殖,当天敌数量达到一定量时适时刈割,迫使天敌上树控制虫害。

  (4) 果实套袋,可兼治多种食果害虫,套袋前要喷施杀虫杀菌剂。在生长季及时摘除病虫果,烧毁或集中深埋。

  (5) 搞好果园清洁工作,压低病虫基数。秋末冬初彻底清扫落叶,拾净落果,及时清除出园,刮除树干老皮,将翘皮刮净至光滑为止。收净刮皮,集中焚烧,经检查如有较多天敌时,可先把天敌适当存放后再行处理。

  (6) 果树休眠期树干涂白可以保护树干,防止日灼和冻害,并具有杀虫杀菌作用。涂白时间第1 次在落叶后至土壤结冻前进行,第2 次在早春。涂白部位以主干为主,幼树、树冠不完整的大树、病树、树干的南面及枝杈向阳处应重点涂,不要涂在枝梢上,以免烧坏芽子。涂白剂一般可用生石灰10 份、硫磺粉0.5 份、食盐0.2 份、动物油0.2 份和水35 份进行配制。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