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为民初心 书写无悔人生
——访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小平
刘抗劳 毛西 崔登明
山阳县王阎镇地处县城东南部9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高寒山区镇,受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多重制约,贫困程度深,全镇8村1社区75个村民小组4241户13481人,9个村(社区)均为贫困村,其中6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02户6611人,贫困发生率达49%。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不向命运屈服,誓与贫困抗争的王阎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勤劳的双手,历经五年的顽强拼搏,终于摆脱了贫穷落后的旧貌,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全镇9个村(社)如期实现了脱贫退出,1802户6611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颂的先进典型,而山阳县王阎镇党委书记杨小平就是众多典型中平凡的一份子。
农村工作的多面手
说起杨小平,无论是王阎镇的干部群众,还是他帮扶的贫困户,无不对他称赞有加。“工作狂、亲力亲为、关心群众、没有领导架子、多面手、能说能干能写”可能是评价杨小平最多的字眼。他1973年出生,1993年参加工作,曾在山阳县多个乡镇担任畜牧干部、民政干部、组织干部,2008年至2019年9月先后任十里铺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街办主任,2019年至今任王阎镇党委书记,今年已是他在乡镇基层工作的第28个年头。对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门门道道他都如数家珍,他和养殖大户探讨规模养猪,和药农交流种药技术,和致富能人谈经营管理。农校所学的知识和基层丰富的任职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农民干部”和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村工作多面手。“没想到杨书记竟然还对养殖这么熟悉,都顶的上我这个专业的技术员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杨书记也是搞养殖的”。山阳县王阎镇大坪村养猪大户闻孝强笑着回忆起第一次与杨书记交谈的情形。
不光是对农村的工作熟悉,他更是个善于学习的基层领导干部。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政策性很强,他便认真钻研政策和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并在笔记本上认真标记,因为时间长了笔记上的内容太零散不容易查阅,他就自己动手将脱贫攻坚及“八个一批”的政策要点整理出来,汇总编印成口袋书发给镇村干部,以便随时查阅。他曾多次对“四支队伍”进行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培训,使“四支队伍”成为脱贫攻坚的“政策通”和“活字典”,确保镇村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缩水、不走样。
“杨书记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比我这个业务干部还要准确和熟悉,真的是很惭愧”,王阎镇一名脱贫办公室的业务干部说。
必须让群众住的安心
“现在我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还可以在县城就近务工,多亏了杨书记和村委会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近日,该镇口头坪村村民王瑞来到镇上,对镇党委书记杨小平再三表示感谢。王瑞是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3口人,他常年在上海打工,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杨小平在遍访中发现,张瑞家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联系到其本人,欲对其进行危房改造,但张瑞不愿危改,又不愿安置到本村的移民小区,想进城安置。为解决王瑞的住房问题,杨小平多次与王瑞商议协调,多处联系房源,帮助办理手续,最终王瑞通过享受生态搬迁政策搬进了县城宏祥小区。同样在蜡烛山村,贫困户张启智,非贫困户陈世军、陈绪旺等3户群众也在杨书记和镇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实现了多年来的搬迁夙愿。山阳县王阎镇地处偏远,“十三五”初期,全镇群众居住条件很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象在山阳县王阎镇这个山沟沟尤为突出,也成了他心中最牵挂和忧虑的事。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是解决群众住房安全的主要途径,也是王阎镇脱贫攻坚期间最艰巨的任务。但是由于群众搬迁、危改的意愿经常反复,在政策落实上经常遇到很多问题,他就逐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想办法,对有些情况复杂的户,他总是不厌其烦,甚至上门10余次,直到让群众接受、认可、满意。全镇“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1008户,危房改造246户,非贫困户住房质量提升340户,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杨小平说“吃穿不愁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住房安全保障是底线中的底线,群众安全住房有保障,我才能安心,群众才会满意,党和政府才能放心”。
群众兜里有钱才能心宽
王阎镇本地没有工业企业和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但是仅仅靠务工,群众的收入极不稳定,如果遇到大病、大灾或者家庭变故,很可能出现致贫风险。脱贫攻坚初期,全镇积极探索响应发展特色产业,但是有的产业不适应气候环境,有的没有市场,还有的由于需要精细管理而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发展的油牡丹、杭白菊等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均以失败告终。全镇的产业存在种类杂、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这些是另一个悬在他心头的大石头,如何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后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无疑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先后走访了很多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因为他知道土生土长的当地群众对发展产业更有发言权,随后又组织全镇的种养殖大户、致富能人、群众代表、部分镇人大代表召开了产业发展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让群众出点子。最终确定了以适生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连翘为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一镇一品”的连翘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镇村积极整合退耕还林土地、坡地、撂荒地,累计发展连翘产业2万亩,为加强日常管护,他还倡导在产业基地成立党小组,由党员干部承包认领责任田,定期进行观摩评比,保证连翘种的了、管的好、效益高。
“前几年,我种了20亩连翘,这几年市场稳定,现在每年每亩地净钱能挣3000多块,比我种粮食划算多了,现在兜里有钱了,心也宽了”。说起连翘,王阎镇吕家坪村的董榜志脸上露出难掩的欢喜。
蜡烛山村一名群众说:“前几年我在外边打工,现在年龄大了,工地上的活也干不了,这两年政府号召栽连翘,我也种了3亩连翘,连翘管理比较简单,杨书记还时不时带技术员来连翘地里指导培训,我还能腾出功夫就近干一些零活,我觉得这连翘栽对了”。
连翘是商洛市的市花,每年春,连翘金黄色的花开遍王阎镇的山上山下、沟沟岔岔、房前屋后,一片金黄的花海,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枫桥经验的王阎模式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调解,王阎镇龙洞川村的一名群众在息诉罢访书上签了字,并对镇党委书记杨小平说“我以后再也不上访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全明白了,是我不对”。原来龙洞川村2017年拓宽通村公路,占用了其耕地并损坏其3颗核桃树,按照当时的赔付标准村委会已经进行了赔偿,可眼见这两年村里搞建设赔付标准提高了,心理不平衡,多次上访,成了“远近闻名”的缠访户。村上多次上门做工作无果,杨小平到任后听说了此事,上门找到当事人,在聊家长里短、说脱贫变化、问吃住冷暖中讲政策法律,谈相似的信访案例,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终于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样,调解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衍生各类突发事件。特别是脱贫攻坚期间,群众因贫困户评定、搬迁政策享受等脱贫攻坚领域信访问题多发。王阎镇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实行村级调解、包村调解、镇主要领导调解“三道关口”,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抓矛盾纠纷调处和信访工作“四心”工作法(即:责任心、爱心、耐心、决心),实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地点调处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发酵”,牢牢把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近年来全镇无一例去市赴省进京访。
杨小平说,做好信访工作能够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及时的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稳定,群众才能相信我们,遇事才会找我们。
干部当以“干”为先
“干部当以干为先,干实事才能有位置”,这是杨小平经常讲的一句话,他不仅自己这样做,更是这样要求镇村干部的。初到王阎镇任职,杨小平发现基层工作头绪多,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一些镇村干部思路不清,不讲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低,工作推进缓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在全镇推行以明任务、明责任、明标准、明时限、明奖惩“五个明确”为重点的周任务清单制度,每周末他都会梳理下周工作的重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自己动手制定周任务清单,根据任务确定责任干部,并统筹调配干部力量,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奖罚措施,以清单式推进的制度机制有效解决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完、干不完怎么办的问题。推行周任务清单制度近两年来,王阎镇各项工作均有了很大起色,干部作风有了极大转变,受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双河村支部书记严忠根说:“以前干工作,总是把握不住重点,干什么、怎么干脑子里也没有个思路,现在每周都会根据清单列出村上的工作计划,感觉工作也轻松多了”。
杨小平还特别注重总结,每遇到问题,他不光是从解决具体问题本身思考,更多的是从问题的根源考量,在解决问题中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制度机制,这也是他在基层工作几十年形成的宝贵经验。
脱贫攻坚期间,全镇实施了水、电、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但是由于日常管护不善,导致一些村民小组和移民搬迁安置点时常会出现缺水、断电,通村、通组路无人保洁的问题,扶贫资产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杨小平着手制定镇村基础设施管护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监管、定考评的“五定”机制,对生态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进行设岗定责,严格管理,以常态化制度机制解决了扶贫资产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管护的难题。
为群众办实事理所应当
杨小平勤政务实、工作扎实细致,注重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在王阎任职近两年来,他走遍了所有的村、组和所有的贫困户,带领班子成员逐村逐组逐户开展遍访活动,在几次遍访后,他发现部分群众虽然“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的硬指标都到位了,但是生活品质不高,一些群众虽然搬迁了,但衣柜、床、电视这些基础的生活必须品还比较简陋。由于没有专项资金,解决群众生活必须品需要一大批资金。为此他积极筹划,采取干部捐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经费挤一点的办法,并带头捐款,筹措资金,同时他还联系到王阎籍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慷慨解囊。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购置了衣柜200个,席梦思床65张、橱柜100个、电视机57台、四件套200套送到群众家里。同时对43户石板房进行了改造,硬化23户群众室内地面2760㎡,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天桥社区一位老人逢人就说:“以前我家用着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只有一个台,信号也不好。现在好了,杨书记给我送来了32寸的彩色液晶电视机,还帮我们把有线电视也装上了,每天下地回来一家人看看新闻美得很”。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为百姓办实事、谋好事,得到的不仅是群众的好口碑,也是组织的肯定和认可。近年来,杨小平多次被市、县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先进个人、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通报表扬。2021年6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风正济时,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还须扬鞭策马。杨小平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唯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答好追赶超越的时代答卷,才无愧于党和人民。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张培合做客佳信置业,讲述文化软实力如何为企业赋加动能?2021-03-12
- 开展库房整理 提升工作质量—西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导航室完成2021-01-03
- 北大教授:我们为何不敢承认,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2020-03-20
- 临阵退缩,一市场监管人员被撤职2020-03-03
- 合阳县新池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疫情防控穿上“防护衣”2020-02-25
- 新冠肺炎英文更名:从NCP变更为COVID-19 2020-02-22
- 陕西省疫情防控实行分区分级管理 以下29个县(市、区)为中2020-02-20
- 【防控疫情 市监在行动】杨凌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优化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