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
分享

  西部新农人网讯;杨闰芝,神木市马镇邱武家墕村党支部书记。1980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当过木匠、砖瓦工,自学了一手过硬的电焊、修车技术。1999年,运煤大通道神盘公路开工建设,他从马镇信用社贷款4万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40多万元,办起了神盘公路上的第一家汽车修理厂,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他又办起了食堂。2002年,市上结对扶贫的一家煤炭企业打算出资5万元为村上实施人饮工程项目,由于村班子不健全,项目迟迟不能落实。在镇上领导的反复劝说下,忙于生意的杨闰芝毅然撂下红火的生意,挑起了全村发展的重任。当选后表态发言时,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本本,但决不能丢失诚信之本,我一定诚实守信,兑现我的诺言,让大家过上像样的日子”。

  邱武家墕村位于黄河岸边土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面对村民肩挑背扛的吃水方式,他四处争取资金,资金不够又自掏腰包,新建了村内的人畜饮水工程,短短几个月村民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2007年,听闻移民搬迁工程即将实施,群众喜出望外,都盼着早点住上新房子。看着群众渴望的眼神,杨闰芝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修建过程中,上级补助资金不能付清全部工程款,为尽早开工,他四处奔波,向亲戚借、朋友借、子女借,东挪西凑才保证了工程进度。2009年9月,在阵阵鞭炮声中移民新村工程完工,全村24户村民每户分到了一套120平米宽敞明亮的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新房子,群众竖起大拇指说:“要不是杨书记信守诺言,帮助我们改善居住条件,真不知道还要在山大沟深的窑洞居住多长时间”。村民们是住进了新居,但问题随之而来,移民工程总共花费420多万元,除上级补贴的108万元,24户村民每户出资的4万元外,其余的200多万元全由他靠借外债垫付。为了还债,他拿出所有积蓄,并用自己父亲的威严强令三个儿子各拿出一部分,这笔债杨闰芝还了5年多。回忆起那段岁月老杨说:“真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上门讨债要账的把门槛都踢断了,好在我最终还清了欠款,不然一辈子都得背负失信的罪名”。为解决移民新村的产业发展问题,杨闰芝筹资50万元建起6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2014年在镇政府拨付9万元的基础上,他个人出资3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多方筹措近6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1.6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2015年,面对红枣连年绝收的现状,他主动外出考察,带领村民对老品种枣树进行改造。

  多年来,村民的合疗费、电费、镇村道路维修费及购买化肥、食盐、籽种的往返运费全都由杨闰之负责,他10多年来累计自掏腰包18万元,还购买了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等设备,常年为村民提供免费服务。谈起今后的打算,杨闰芝计划组织村民把100多亩坝地淤起来,把通村公路两边全部绿化,把移民新村的院子硬化……

  十几年来杨闰芝把村上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修理厂最红火的时候放弃了生意。为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经常以方便面充饥。2014年2月,他感觉身体不适去北京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更没舍得花钱买好药。妻子经常对人哭诉,子女们不理解,小儿子一气之下离开修理厂另立门户单干去了。

  杨闰芝的辛劳付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2009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被神木市扶贫办授予“全市扶贫开发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神木市“劳动模范”;2016年荣获敬业奉献类“陕西好人”。

  杨闰芝,一个朴实如山的庄稼汉,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却如黄河岸边挺立的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坚守着高天后土下贫瘠的家园,一砖一瓦地构筑着乡亲们的致富梦、幸福梦!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