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十月的陕北,是个丰收的季节。沟沟峁峁到处都是喜人的情景。山上,苹果笑红了脸;沟里,谷穗压完了腰;坝地,玉米咧开了嘴。站在关庄镇鸭巷村的山头上,眼前丰收景色不得不让人感叹!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去了,上年纪的人土地里也干不动。看着一片片荒废的土地,我就想回来从土地里扒出“金娃娃”,点燃全村人的致富梦。”张延静笑着说起回家创业的缘由。
谈起张延静,认识她的人都连连称赞。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出她的事业。现在作为延川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她又回到大山沟发展,因为深山有她始终带不走的故乡情结。
致富路从摆地摊开始
延川县关庄镇鸭巷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鸭巷”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山大、沟深、坡陡、路窄,自然条件艰苦的地方。1985年张延静嫁到这个村,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并没有吓到她,而是激发了她走出去看看的想法。“刚搬到永坪时候,人生地不熟,真是举步维艰。老公在外打工赚不了几个钱,我就寻思着找个营生干。后来在地摊上支起个饸饹场地,这是我第一次经商。”张延静笑着说。万事开头难,因为人热情,饭菜可口,来来往往的人们都爱在她这吃饭。饸饹馆经营了几年后,又改行做豆腐脑。“在永坪摆地摊吃了不少苦,每天起早贪黑,有时候都想放弃。但那时候也是我发展起步的奠基石,积累了经商经验、人脉资源和资金基础。”最终她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城市第一个家:一座院落。她的梦想蓝图也由此开始:搬家到延川,改行做蔬菜生意。
2005年,延川第一家超市“全家福”开业。因为在蔬菜市场上口碑好,经销商找到张延静希望她能做超市蔬菜供应商,双方一拍即合,从此她又踏入超市经营行业。承包了超市蔬菜干果调味区后,张延静从个体户变成了雇用十几人的老板,角色的转换让她更加坚定实现梦想的思路。“刚开始面对的压力挺大,超市经营、员工管理、市场竞争等问题接踵而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慢慢适应了角色转变,生意越来越好,年均纯收入70多万元。”张延静说。对一个从大山沟走出的女人来说,超市经营收入应该感到欣慰,而她却又在思考更远的规划:回家当农民。
情系故乡,回归大山
走出大山不是嫌弃大山,而是要去寻找开发大山宝藏的“金钥匙”。2014年,张延静带着梦想、带着找到的“金钥匙”回到离别三十多年的老家—鸭巷村当农民。她联合本村10户贫困户成立了“延川县亿隆种植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所有投资由她承担。
“张老板是个好人,像我这样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外面打工处处碰壁,现在她每年五万工资把我雇在合作社打工。山上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我也愿意跟着她一直干下去。”村民张志雄说。“成立了合作社,就要加快步伐开展工作。要想富先修路。山上道路不行,我就自己购买推土机先修了8公里环山产业道路,平整土地、购置农用工具、选购树苗等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来。”张延静说到。
改善了基础设施,流转承包了380亩山地老果园奠定了合作社起步的坚实基础。合作社对380亩老果园进行了平茬改造,全部嫁接了优良品种,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管理,长势良好。为了充分利用幼树期的空闲土地,多种经营实施循环立体经济,在果树成长期间,她又带领农户在果园套种了黄豆、花生、洋芋、芝麻等各种农副产品,同时养猪8头,鱼池投放鱼苗8万尾。“别小看套种丰收的利润,每年光靠这个年收入百万元以上。大地母亲是无私的,只要你勤快,她就会回报你的。”张延静乐呵呵地说,“今年又流转土地200亩,全部栽植了大红袍花椒,效益可观。”
朴实无华,美梦成真
风雨兼程路,不甘寂寞人。张延静看似朴实无华,不善言谈,但内藏锦绣。她成立合作社的初衷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回村发展合作社,就是要改变村民对土地传统的看法。带动村民点燃勤劳致富的信念,激发他们脱贫奔小康的动力,这是我的最终目的。”她说到。
到2020年,一个种养结合、优势互补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将展现在面前鸭巷村,张延静带动全村人共同脱贫致富梦想也一定成真。
责任编辑:张伟
- 环球时报社评:大多数城市不应再继续“静止”下去了2020-02-18
- 闰土:饲养室的土炕20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