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庙村
艾草基地
茶叶基地
百亩荷塘
竹编坊
编者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背后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商洛市深刻把握“和”字内涵,进一步丰富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明确了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奋斗目标。其中,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五治融合、党建引领”的和美乡村建设“法官庙”路径。
和煦春风,山花烂漫。漫步在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茶树新芽吐翠,千亩油菜花海蜂忙蝶舞,百亩荷塘公园诗情画意,艾草康养产业方兴未艾……一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稳定繁荣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渐次铺展。
近年来,法官庙村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既擘画出一幅产业和、文化和、社会和、治理和的发展蓝图,也绘就出一幅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生活美的美好愿景,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规划先行 秦岭原乡擘画蓝图
法官庙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因山而翠,因水而秀。但是在20世纪,受限于地理空间,身处山坳中的法官庙村干部群众,走出村子赶集都要通过肩扛背驮,根本不敢想如何去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法官庙村干部群众开始思想上的腾挪:“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等发展模式纷纷出现,通过从“绿”里抠资源,法官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景镇一体、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思路,高规格编制了《法官秦岭原乡规划》《山阳县法官庙村乡村旅游提升思路》等一系列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科学规划。”法官镇镇长黄铭介绍。
产业兴旺,是法官庙振兴的支撑。在规划中,关于产业发展的布局,法官庙浓墨重彩。结合自然禀赋和乡村建设行动,法官庙规划出以法延路沿线和靳家河流域为主的一条产业带,以现代农业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中心和旅游度假为主的产业发展副中心以及包含艾草种植体验区、生态原乡农耕区、传统村落保护区、特色林果种植区、现代农业养殖区和秦岭生态涵养区等六大片区的“一带两心六片区”产业发展布局。
“原乡原味原生态、宜居宜业宜康养”,这是法官庙村在乡村建设规划中牢牢把握的原则,实现了法官庙村自然生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纵观整个商洛市,在研究出台《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等指导文件后,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振兴方案:城郊融合类村庄82个、集聚提升类村庄670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41个、搬迁撤并类村庄66个……
村容村貌特色化、人居环境整洁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公共服务便捷化,这是商洛市在乡村建设中确定的“四化”总体思路。如今,商洛市已建成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8个,相继获得“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产业支撑 因地制宜兴业富民
清泉飞瀑,茶山环绕,油菜吐香,艾香四溢。春日的法官庙村,目光所及皆是美景。沿着盘山的水泥路,走进秦岭鸿福茶叶基地,一垄垄茶树正抽芽吐绿,散发出淡淡茶香。
法官庙村立足当地独特旅游资源,将茶文化与草编、竹编、藤编、酿酒等农耕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错落有致的原乡风貌优势,积极整合农民闲置房等各类资源,打造茶旅融合体验区,满足游客参观、消费、餐饮、品茶需求,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茶产业、餐饮业、种养业。
“立足当地生态资源和气候优势,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建成有机茶园2000亩,这里的明前有机茶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陕西秦岭鸿福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当地茶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李传慧说,“那片荷塘是我们打造秦岭原乡的生态景观,修建了百亩荷塘主题公园,探索出‘荷虾共生’的生态综合立体种养模式,带领更多的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在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孵化基地,油脂车间、粉条车间、大米车间、挂面车间、成品库等一字排开,气势恢宏。“为了延长产业链条,我们在种植的基础上,建成占地15亩的孵化基地,建设6条农副产品生产线,主要加工当地的绿色有机食品。”该公司负责人徐文根说,如今,公司流转农户土地1300亩,每亩每年650元,带动45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200元。
“在种植水稻和油菜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发展康养产业,开展中药保健品研发、加工与销售。”法官庙村党支部书记杨伟介绍,目前村里发展艾草700亩、核桃700亩,林下种植魔芋、树莓、覆盆子,秋桃园里套种油葵,实现长短产业结合,让群众能稳定增收。
新风培树“五治融合”村美人和
法官庙村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着力构建“五治融合”新格局,不断培树文明新风,通过打造“党建+社会治理”融合模式,让文明新风吹进法官庙村的角角落落。
“姨,有啥问题直接找我,能解决的我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会向上级报告。”张世艳边说边拉起一位大妈的手。
张世艳是法官庙村的网格员,她的日常工作就是政策宣传、矛盾调处、安全巡查等。
近两年来,张世艳深刻地感受到了法官庙村的变化。她说:“前些年,法官庙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村干部和村民有距离,很多事情都不配合。”
法官庙村“两委”探索推行了“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将全村划分成了18个网格,各片区推荐18名责任心强的党员、群众担任网格员,大事小事都在网格解决。在此基础上,法官庙村还选聘村里有威望的人、能人大户和退休老干部等成立了“村民说事厅”和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
自从推行“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后,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村民都能在“村民说事厅”参与讨论和管理,不仅培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形成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商议办的良好氛围,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氛围好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去年全村发生的矛盾不到10起。”杨伟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张世艳掰着手指说起现在的变化——村里处处干净整洁,乱堆乱放行为得到了彻底根除,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都得以遏制,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也得到改善,群众干劲足,村干部的精气神也提升了。
在倡导“除陋习、树新风”工作中,法官庙村落实“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去年疫情防控时期,村里光报名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就有120多人。”杨伟告诉记者。
法官庙村强化法治保障和智治支撑作用,全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普法教育模式,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活动,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逐渐增强。
党建引领 “头雁”竞飞强劲引擎
近年来,法官庙村探索建立以党支部引领为核心,以产业支撑、人才聚力、农旅融合、治理提效为抓手的“1+4”党建工作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双好双强”要求,法官庙村配备村干部7名,提升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设立便民服务室、“村民说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7个部室;围绕建设“秦岭原乡·农旅小镇”目标,整合土地、房产、人文景观、田园风光等要素,探索实施“党支部+‘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吐芬芳。春日里,法官庙村茶叶基地一派忙碌景象,茶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之前我们外出打工,四处奔波,自从李传慧在村里开了公司,我们在公司打工,既能照顾家里,也能增加收入。”法官庙村一位村民说。
“父老乡亲选我做村委会专职委员,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李传慧说,目前茶叶基地已经发展到2000亩,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也已建成,开发了绿茶、茯茶、荷叶茶等20多种特色产品,带动200多户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在法官庙村,除了李传慧以茶产业为主导的创业人才外,还有像徐文根依靠特色种植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领头雁”。
2012年,年仅36岁的徐文根创办了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很快为他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在外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徐文根,始终放不下法官庙那片养育他的土地。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2021年,他从大城市回到了小山村,开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刚回家乡,为了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徐文根走东北,下江南,入河南,进省城,一连跑了几个月,最终选择发展艾产业。他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种植艾草1300亩,建成艾草加工厂和艾香体验馆,持续开发艾产品,目前带动300多人就业。
法官庙村是商洛市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和缩影。近年来,商洛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模式创新,全面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
责任编辑:张伟
- 陕西商南:富水镇聚焦产业发展提振镇域经济2023-05-12
- 陕西榆林:书画名家齐聚榆阳,共襄文化盛会!2023-05-10
- 陕西:商南县富水老干支部开展”话传统 谈复兴 聚力量”主题2023-05-09
- 陕西韩城:板桥镇“三步走”扎实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2023-05-09
- 陕西商南:清油河镇念好“四字诀”稳步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2023-05-09
- 陕西商南:清油河镇社会经济发展综述2023-05-09
- 陕西洛川:交口河镇“五举措”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2023-05-09
- 陕西韩城:龙门镇举全力出实招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