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分享

        他,圆脸,中等个头,说话直来直去,工作中勇挑重担;采访路上,他实事求是,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刺骨寒风,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1992.11参加工作,先后在山阳县漫川关镇、南宽坪镇、城关街道等地工作。他先后采写新闻稿件3600余篇(条),有2000余篇(条)新闻稿件被《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商洛日报》等中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刊发采用。他就是全市优秀新闻通讯员(特约记者)、山阳县城关街道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干部蔡铭。

阅读报纸爱上写作

       1992年11月至1997年6月,蔡铭在山阳县漫川关镇工作。那时候,每天工作八小时,其余时间就闲下来了。吃完晚饭,他总喜欢翻阅单位迟到一个月到来的旧报纸。每次看到头版新闻,他总是沉浸其中,每次结束用剪刀把自己喜欢的文字剪切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长时间的阅读,剪切本越来越厚,他阅读越多,自己也就动笔写作了。

       他第一次发表文章,是在南宽坪镇工作期间一次下乡途中,看到农民种植的蜜桔很多,在当地销售不畅,眼看着辛苦劳作一年的蜜桔将要白白烂掉,当时他就突发奇想,决定通过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帮助农民解决卖桔难题。他借钱买来相机,将整框蜜桔拍成照片,配上文字说明,试着在《陕西农村报》《商洛日报》上投稿,没想到稿件先后被两家报社采用,外地客商纷纷走进宽坪购买蜜桔,农民的蜜桔很快销售一空。从此不仅让他感悟到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也让他爱上了新闻,在新闻的沃土上深耕细作。

痴迷采访结出硕果

       “新闻来源于生活,是时代生活的载体。只要做个有心人,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特殊家庭,就有新闻的素材可写。”只有在烈日下走,暴雨下跑,泥泞中穿梭,沙石上记录,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每个月,他都根据街道党工委和县委宣传部工作安排,给自己制定新闻宣传计划,采访有价值的新闻,讲好城关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2010年7月23日,山阳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当晚他冒着倾盆大雨和山石滑坡的危险,前往距街道最远的葛条村查看灾情,安排好几名孤寡老人后,他又绕道组织受灾群众安全撤离。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各村(社区)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采访,及时宣传报道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号召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2017年3月,蔡铭在宏祥社区采访脱贫攻坚工作,发现一贫困家庭80后青年身患尿毒症盼救助,当即掏出500元钱,随后又联合县志愿者协会积极组织单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爱心捐款活动,及时为患病青年筹集善款56000余元,并鼓励他要以积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病魔信心,争取依靠自己勤劳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主动放弃节假日,始终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日夜坚守在高速路口的交警、街道干部和医务人员,累积在《掌上陕西》、《商洛日报》、《山阳宣传》等省市县主流新闻媒体刊发疫情防控新闻报道300余篇(条),持续为全县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正能量。

勤于耕耘实现价值

       农民家庭出生的他,始终关注农村生活。每遇到重大节日,他总会给领导建议,让乡村的大舞台动起来。让忙碌时的种田能手,闲下来在舞台上也能成为草根明星。

       2010年,他调任城关街道,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带领群众学技术、兴产业,创办乡村大舞台。他精心编排的《城关是个好地方》三句半节目,经过多次彩排,节目登上了县里大舞台,不仅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还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每逢村(社区)召开“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大会,他总是逢会必到,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宣传报道,并巧借身边典型事例,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年来,蔡铭始终不忘初心、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积极用行动践行着新闻人的的责任与担当,努力写出更多的新闻作品,记录这个时代的最美音符。先后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新闻通讯员(特约记者)和省市各类新闻奖等20多项殊荣,连续多年获评全县优秀宣传思想工作者。(杨远彦)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