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分享

“唤声亲翁郭子仪, 为此事怎能够斩首级?郭暧儿年幼孩子气,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豫东红脸王”刘忠河老师演唱的豫剧《打金枝》,让郭子仪成为大江南北众多戏迷朋友的“老熟人”。也许,他们看到的仅是《打金枝》中忠君无私、囚子请罪的郭子仪,其实,老郭还是一个安邦定国定天下、位极人臣能屈能伸的人。

郭子仪,别名郭令公、郭汾阳,唐朝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西马村)人。前半生,他是一个寂寂无名的职业军人。谁曾想,年近六旬的他才在历史舞台崭露头角。安史之乱中,他攻克河北诸郡、收复两京、大战邺城,挽救大唐于狂澜之中。安史之乱后,他又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再次把稳了历史走向的“方向盘”,成为功高震主、再造大唐的“中兴第一名将”。

郭子仪石雕像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来说,很容易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古代帝王制度下,众多手握兵权、能征惯战、战功显赫的武将难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定律,能够安全着陆、能得善终的武将少之又少。战争一旦结束,强敌一朝肃清,谁的功夫越强、功劳越大,死期往往来得更快,有的人甚至死得很难看。比如,秦始皇时期的白起,汉刘邦时期的韩信,明朱元璋的那一大批“老兄弟”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但是,郭子仪却跳出了这个“死亡魔咒”,成为历经大唐七个皇帝却依然屹立的“不倒翁”。

那么,功高震主的郭子仪,是怎样躲开皇帝的猜忌、小人的陷害,练就了一身“最完美将军”功夫的呢?

(一)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郭子仪就是那块总是要发光的“金子”,虽然,他的“光”发得晚了一点,但其光芒让诸多武将顿时失了颜色。

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当时,正值千古唯一女皇武则天在位。郭家世代为官,虽说最大官位也就只做到刺史这一级,但从南北朝到唐朝,郭家一直红旗不倒。培养孩子,有钱人总会比穷人家有优势。经过精心培育,郭子仪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在武举考试中取得“异等”的好成绩,被授为中央禁军左卫长上。从此,郭子仪成了一名职业军人。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里,郭子仪从一个低阶武官,一路升迁至左武卫大将军。天宝十三年(754年),兼任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华州区郭子仪故里——忠义村 门牌楼

三十年的奋斗,郭子仪终于熬成了高级将领。但是,作为和平年代的军人,郭子仪的官虽然越做越大,但并没有机会立下吸人眼球的战功,史书上找不到他的“奋斗史”。也许,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出现,郭子仪会像其他众多武将一样,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偏偏,安禄山和史思明把郭子仪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让他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纵观历史,芸芸众生,大约可分为三种。一是一生庸庸碌碌,没有资格载入史册的人。二是有资格载入史册,但其实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的人。三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人。毫无疑问,郭子仪是后者。

59岁的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封为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他脱下孝袍换上战袍,率领朔方军队征讨安禄山。从此,郭子仪这块“金子”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他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生擒大将领哥舒翰,不久,玄宗西逃,长安陷落。大唐帝国大厦将倾之时,太子李亨领兵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此时的郭子仪也率领五万朔方军扈驾,行至之处,百姓归附。至德二年(757年),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河中兵变。危难之际,郭子仪再度出山,平定叛乱,进封汾阳郡王。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正式宣告结束。但是,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就此结束。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再度失陷。此时,唐肃宗已经驾鹤西归,唐代宗再次想起了郭子仪,任命他为统帅,守卫长安,自己则逃往河南。

皇帝虐我千百遍,我爱大唐如初恋。在接到起复诏书的时候,郭子仪身边只有二十个亲卫,早年的朔方军队早已被唐肃宗和唐代宗拆得稀巴烂。“没有军队,收复长安,纯粹是做梦!”郭子仪退出长安,退避商州。借自己多年在军中的声望,极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大军,并联合各地旧部,直逼长安。这真是人的名、树的影,听说郭子仪率军归来,吐蕃随即退走。

正如史学家所说,如果没有郭子仪,唐朝极有可能就真的挺不过安史之乱。如果没有郭子仪,安史之乱以后,残破的唐朝也绝对挡不住吐蕃、回纥、党项等邻居的围攻。

郭子仪再造大唐,是大唐的“镇山石”,如此评价恰如其分。

(二)

郭子仪是一个越老越有故事的人。今选取二三,解读一下老郭历经七朝屹立不倒的“处世密码”。

诚感仇敌。有才能的人,总会遭到小人的嫉妒。郭子仪抵御吐蕃在外,专权跋扈的宦官鱼朝恩担心郭子仪掌握兵权找他“算旧账”,欲将其逼反,就让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头。众大臣担心至极:你挖人家老爸的坟头,这是解不开的仇疙瘩,万一郭子仪来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甚至直接造反,那该怎么办呢?但当郭子仪归来之后,唐代宗将此事告诉他。郭子仪没有怒火冲天,而是叹着气流着泪说:“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劝说:“一定要防着点。”部下也纷纷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童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对他一笑:“方便您下手啊。”鱼朝恩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如果您不是忠厚长者,又怎么能对我一点都不怀疑?”从郭子仪对待鱼朝恩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郭子仪天下无敌的真正原因: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我不把任何人当敌人,那么我自然就没了敌人……

唐汾阳王故里原碑

巧避人祸。在唐朝的官员中,卢杞绝对算得上是奸佞小人。他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四处树敌,在他结交的人中,几乎没有人不被他当作算计的对象。这一天,他前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一听是卢杞到来,当即让伺候自己的几名貌美女子躲到屏风后面。等到和卢杞交谈完毕,送走他之后,郭子仪方才让几名女子出来。这不由让几名女子非常奇怪,问其缘由,郭子仪道:“卢杞此人,我观他心胸狭窄,却又偏偏生的相貌丑陋,我怕你们见了他,万一忍不住笑出声来,那必然遭他记恨,被这种小人恨上了可不是一件好事。”果然到了后来,卢杞成为了唐朝有名的奸相,大书法家颜真卿便是由于他的排挤,最终身死。

囚子请罪。文章开头提到的《打金枝》,可谓是妇孺皆知的故事。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发生口角,情绪失控之下,脱口而出:“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可要知道,这可是一句足以让郭家满门抄斩的话。公主大怒,便回“娘家”告状。唐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到婆家。郭子仪得知之后,立即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唐代宗很会做人,也都是好父亲,于是,唐代宗说出了“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千古名言。回到家中,郭子仪把郭暧绑起来胖揍了几十大板。试想,要不是郭子仪处置得当及时,郭家离杀身之祸不远矣。

(三)

如果说,以上三个故事仅仅说明了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么,他自我抹黑、自毁形象的行为里,却隐藏着一名战功赫赫、功高震主武将保全性命并屹立不倒的处世智慧。

功成名就之后,郭子仪开始效仿王翦、萧何为自己置办了大量田产,并主动要求解除自己一切兵权。不仅如此,他还将皇帝奖励的豪宅别墅进行精心修整,对外免费开放,不收门票,长安百姓谁想进就进,甚至,在家的郭子仪会像仆人一样忙里忙外,丝毫没有一个王公贵族的威严,成了长安百姓的笑料。

华州区郭子仪故里——忠武祠

郭子仪越来越“出格”,生活极其糜烂。有一天,唐代宗问年已七旬的郭子仪想要什么?郭子仪说:“要问老臣所欲,世间哪有比金钱和美人更好的东西啊?”唐代宗听后大为欣慰,赏赐六名绝色女子,又加八名小有姿色婢女,还有大量金银玉器。从此之后,郭子仪拥有了令人艳羡的“夕阳红”,在家与美人把酒言欢,出门则妻妾环绕左右。见此,郭子仪儿女颇有意见,进行劝阻:“您老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美女干嘛?这不是‘晚节不保’吗?”郭子仪说:“你们懂什么,英布、韩信那不要金钱也不要美色,可他们想要的皇帝能给吗?萧何、陈平贪财好色,反而活得长久,这里面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这真是难为了老郭!

公元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尊郭子仪为太尉,赐号“尚父”,这也是郭子仪一生最后的荣光。两年后郭子仪因病去世,享年85岁,唐德宗因此罢朝五日,将他安葬在肃宗墓旁。

一代将星陨落。再造社稷、居功而不自傲,屡遭贬谪夺权,而精忠报国之心不变,心胸坦荡、用真诚感化别人,教子有方、不把儿女养成“官二代”……郭子仪在历史上不仅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也让后人悟出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的原则和道理。(华州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