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 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后,记者在四川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的广汉市走访时发现,经过多年实践,当地走出了一条通过种植养殖户“结对子”,有效处理种植养殖业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的路子。
在兴隆镇攀池村15组的一片菜地里,正在搬运萝卜的黄达安边擦汗边说:“我这萝卜是用有机肥种出来的,味道特别好。”
本不是庄稼汉的黄达安,大学毕业后开过电子加工厂,后来选择了种植业,从最初的26亩地起家,现在已有上千亩的规模。他从裤兜里掏出那份种植养殖户们津津乐道的结对协议,很简单,主要内容只有150多个字。
过去,广汉市长期被种植养殖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所困扰,尤其是每到收割季节,大量秸秆到处堆积,许多农户通过焚烧处理秸秆,但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由广汉市农业局牵头,制定出了一套“种植养殖户结对子”的废弃物处理办法。该办法分成五个步骤,因此又叫“五步法”。
第一步,对全市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职业农民资格证。
第二步,成立社会服务性质的沼渣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沼合社”)和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
第三步,相邻的种植养殖大户一对一签订废弃物处理协议。即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必须通过沼气池密封,发酵腐熟后将沼渣沼液运到签约种植户的地里作为有机肥使用,运费则由双方协商。相距较远的种植养殖大户,则分别与沼合社签订运输协议,由沼合社负责运输,运费由种植户、养殖户和政府各出三分之一。
第四步,政府与秸合社签订协议,在统一规划的地方修建大棚(仓库),建大棚的土地租赁费,由政府每亩补贴1600元,运输秸秆的费用,政府再补贴三分之一。
第五步,秸合社与种植户签订协议,收割季节,秸合社派出人手和车辆到田间地头,以每亩50-100元的价格收购后,将秸秆运到大棚进行包装处理后,销售给饲料加工企业和蘑菇种植企业。
这五步虽然环环相扣,但这些协议签订后得不到执行怎么办?谁来监督?监督不力又怎么办?
面对这些提问,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回答:“农业局、质监局作为监督部门,会定期不定期地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查检测,如果达不到规定标准,如化肥农药使用超标,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直至吊销产品合格证、职业农民资格证。这些证照一旦吊销,不仅产品卖不出去,而且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资格都没有了。”
胡智说:“对监督部门的监督则由市委市政府定期不定期派出专项检查组进行检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接受社会各方的举报和监督。”
据他介绍,这一办法刚推出时,一些种植养殖大户感到压力很大,但尝到甜头后,他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养殖大户王道荣说:“过去养殖业产生的污物难于处理,让人头痛。现在好了,种植户们都抢着要。”黄达安告诉记者,用农家肥种出的水稻颗粒更饱满,蔬菜的味道更好,市场销路也不错。
广汉市农业局副局长尹全坤说,目前广汉种植户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很高。“广汉已连续3年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2016年是负增长。”
金鱼场镇青岗村全成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岗村支部书记苟在全说:“万万没想到,过去没人要、让人非常头痛的秸秆,现在还成了抢手货。去年一年,我们合作社就净赚了20多万元。”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