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文艺精品创作,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近日,记者获悉,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力作,42万字的《山本》将于4月1日出版,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
关于《山本》这一书名,开始读者众说纷纭,不解其意。贾平凹透露,起初取名为《秦岭志》,因为和《秦腔》有点重复,加之自己的作品名多为两个字,故改名为《山本》。该小说在2018《收获》长篇专号春卷全文刊载后,大家发现这是一部篇幅宏伟的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秦岭的“百科全书”。
《山本》是贾平凹创作40多年来的第16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用三年时间,除了开会、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处理单位的事情外,潜心创作的一部力作,文风仍旧古拙苍劲。他2015年开始构思《山本》,但面对着庞杂混乱的素材,他也不知怎样处理,但还是硬着头皮下手了。“我还是试图先写吧,意识形态有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要求,写作有写作的责任和智慧,至于写得好写得不好,是建了一座庙还是盖个农家院,那是下一步的事,鸡有蛋了就要下,不下那也憋得慌么。”他曾说过,“生活为源泉,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我感到艺术的感受是一种生活趣味,也是人生态度,情操所致。我必须老老实实地生活,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只有接受生活的浸染,待提笔时才能写出要写的东西。”创作期间,贾平凹为了使作品不脱离实际,他经常深入到小说中所写的秦岭实地去体验。“在构思和写作的日子里,我一有空就进秦岭,除了保持手和笔的亲切感外,我必须和秦岭维系一种新鲜感。”通过辛勤耕耘,“初稿完成是2016年底,修改已是2017年。”
贾平凹原意是写一部秦岭的散文体草木记动物记,却不由得成为一部宏阔而具有艺术内蕴的历史小说。《山本》描述的是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地区的社会生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里,作家以独到的体察和历史观,表现了底层民众的生命苦难,寄寓着作家真切的悲悯情怀。“最初我在写我所熟悉的生活,写出的是一个贾平凹,写到一定程度,重新审视我熟悉的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在谋图写作对于社会的意义,对于时代的意义。这样一来就不是我在生活中寻找题材,而似乎是题材在寻找我,我不再是我的贾平凹,好像成了这个社会的、时代的,是一个集体的意识。”贾平凹坦言。
责任编辑:张伟
- 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深入学习《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2019-07-03
- 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专题学习《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2019-07-02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2019-05-17
- 农业农村部审议通过《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11-21
- 榆林市农业局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检查2018-08-06
- 榆林市农业局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书记戴征社《讲话要点》2018-07-17
- 央视 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府谷节目录制圆满落幕2017-09-26
- 李元博新著《书法美学解析》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邀请函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