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政府+农户形成“组合拳”解决“卖粮难”
时间:2017-03-02 来源:央广网
西部新农人网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玉米收购主体变成了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6877万吨,收购量已超过70%,其中内蒙古收购1012万吨、辽宁1413万吨、吉林1824万吨、黑龙江2628万吨,收购进展好于预期。
在国内玉米库存压力高企的背景之下,产区玉米销售问题时刻牵动产业各环节的心。但各地区的情况却并不一样,东北玉米在各项补贴及绿色通道措施下售粮基本顺利,但华北玉米进度偏慢,要等到3-4月才将迎来售粮的高峰。具体是什么原因呢?评论员孙立武认为:
孙立武:阳春三月将至,春暖花开也带来了好的心情,目前东北产区贸易商对4月份玉米市场信心增强,囤货现象逐渐增多,在售粮进度偏快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抢粮”的现象。潮粮收购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出现购销价格倒挂的局面。而农户存储的玉米多以架子粮为主,较利于存储,售粮积极性低,相应的要价能力较强。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粮点的中间环节需求开始放大,推动价格阶段性上涨,政策光环下,东北土地上的黄金棒似乎更耀眼于华北大地。
受东北粮的冲击,华北玉米售粮进度已有所减缓。截至2月底,河北、山东、河南售粮进度在48%、51%、53%,整体在51%,比去年低1成。华北11月份之前售粮进度与往年差距不大,12月之后售粮进度减缓,这主要是受到东北粮的竞争冲击,其次是本地售粮习惯问题。
对于东北地区来讲,运输问题是制约玉米收购的首要因素。玉米运输主要靠铁路和公路,去年新粮上市一度出现运力不足问题。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部门保障东北地区铁路日装车量增加到3000车,确保有车运粮。而春节之后黑龙江、吉林等省为了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出台了减免公路运输费用等举措。
同时,东北地区各级粮食部门也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统筹组织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鼓励辖区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多收粮、多加工、备足库存。督促储备企业释放最大收储能力,积极入市收购。发挥农发行贷款主渠道作用,满足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中粮、中航、中纺3家央企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在可能出现“卖粮难”的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适当增设收购库点。
天气逐渐回暖,农民手中余粮发生霉变、坏粮的风险加大。通过加强对农户庭院储粮的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消除惜售心理,对暂时无售粮打算的农户,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和社会仓储、烘干设施,积极开展代烘代储等产后服务,帮助农民选棒脱粒,努力消除坏粮隐患。
通过以上的各种措施,从政府这只大手到企业,再到农户这双小手,大手牵小手,手拉手,形成“组合拳”,真正有效的去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未来的局面就不再是“华北”艳羡“东北”,而是花开并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