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传媒网

陕西:【十一游山阳】“漫川”地名探秘


IMG_257

蛮王洞 (周孝军 摄)

IMG_258

双戏楼 (周小莉 摄)

漫川关深藏在秦岭腹地,与湖北郧西、上津毗邻。历史上很长时期,这里都是“百艇联樯,千蹄接踵”“北通秦晋,南联吴楚”的水旱码头、“货积如山”的南北商贸集散地。

漫川关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漫川境内先后发现了土地岭旧石器点和乔村新石器遗址。土地岭旧石器点的发现,表明漫川关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乔村新石器遗址位于靳家河畔,离漫川街2公里,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深厚,考古学家在这里采集到不少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文物,器型复杂,内涵丰富,历时较长,具有仰韶、龙山和老官台多种文化类型,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乔村新石器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大批先民定居、生活。但是,那个时候漫川叫什么?“漫川”一名是怎么来的?一直是个谜。

要破解这个地理密码,得从古蛮子国说起。史书记载的蛮子国,在当今的河南省洛川市嵩县、伊川县境内。《左传·成公六年》:“三月,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宁相,郑人,伊、雒之戎,陆浑,蛮氏侵宋,以其辞会也。”(大意是,这年三月,晋国伯宗、夏阳说,卫国孙良夫、宁相,郑人,伊、洛戎人,陆浑,蛮人入侵宋国,由于宋国拒绝参加盟会。)杜预(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和律学家)注:“蛮氏,戎别种也,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新城县即今伊川县,蛮城正在伊川县东南。

蛮子国,系曼姓,即蛮姓,古又称蛮氏。因与戎人杂居融合,叫戎蛮子,以养蚕取丝为生,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戎蛮子在春秋中期的晋楚争霸中,亲近晋国。公元前526年,楚平王派大将然丹,采用诱骗手段杀了戎蛮子嘉,娶了蛮氏。时间不长,又立嘉之子为戎蛮子,戎蛮子国从此成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491年,楚昭王派兵攻打蛮城,蛮氏溃败,首领蛮子赤逃向晋阴地(阴地,古地区名,春秋晋地,大致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至河南省嵩县东北一带)。《左传》载:“楚人即克夷虎,乃谋北方,蛮子赤奔晋阴也。”那时候的漫川也是晋阴地,《郡县志》有:“上洛县(今商州)南一百里即晋阴地。”楚国左司马販率兵一直追击到“上洛”(今商州)、“菟和山”(今丹凤的紫峪岭)和“仓野”(丹凤县西),截断了戎蛮子西逃入秦国(今陕西关中地区)的秦岭和进入巴国(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的大巴山之路,胁迫晋阴地大夫士蔑交出首领蛮子赤。

这个时候,晋国内部韩、赵、魏争斗激烈,士蔑只得答应引渡条件,把蛮子赤押送到“三户”(今丹凤竹林关),交给了楚军。中华民族史学专家何光岳在《邓国、曼国、蛮子国来源和迁徙——论最早融入华夏族中的三个苗族小国》文末中说到戎蛮子:“有一部分南迁至今郧西县北四十里,北魏于此曾设漫川县,漫川即曼川。然而到东汉末年,他们也终于融入汉族了。”

明代伍余福的《陕西通志》也说:“古蛮子国,曼川县地。”言下之意,北魏时期的漫川,以前有过“蛮子国”的历史。换言之,至少是蛮子国的辖地。

由此可见,自从部分曼姓戎蛮子来到这里繁衍生息时,就把此地叫作“曼川”了。到了西魏废帝二年,山阳县南部和上津镇北部被设置为漫川县,漫川之名便一直沿用下来。

漫川关现存许多与蛮氏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如蛮王寨、蛮王洞、蛮王冢等遗迹,以及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杨八姐智斗蛮王》,都在佐证一个事实,那就是漫川这地方曾经被蛮人统治,这里的蛮氏势力很大,有着自己的军队,曾犯上作乱、自立为王,惹怒了朝廷,朝廷派兵来围剿过。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被后人放在了在宋代,有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之嫌,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些事件应该是确定的。 漫川设“关”历史悠久。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以县治设置“丰阳关”。《山阳县志》载:“丰阳关,县南一百三十里,南阳郡析县。丰阳城,今漫川,古丰阳。”到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在“丰阳县”地增设“曼川县”,“丰阳关”也随之改为“曼川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军收复畀金的上津和漫川(《宋史·高宗本纪》:“十一月戊寅遣将杨坚复漫川县),在此置漫川县,同时设漫川关,扼守咽喉。”

如今,当地人的身份证上的住址写的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但人们习惯叫它“漫川”,听起来又悦耳、又浪漫。(来源:商洛日报 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