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治病=骗人
时间:2020-01-04 来源: 陕西市场监管
能抗癌、能降“三高”、能护肝肾……这些神奇的疗效,多见于会销场景中销售员兜售保健食品时的吹嘘。
对于屡屡上当受骗的老人,专家有话要说——吹嘘能“治病”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小故事
70多岁的邱大爷身体一直不是特别好,有“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因为长期服药,情况倒也比较稳定,但最近,邱大爷添了失眠的新毛病。他为此十分苦恼,每天增加了一定的运动量,希望通过运动提高睡眠质量。
这天,邱大爷步行回家,打开防盗门时,夹缝里掉出一个大牛皮纸袋,拆开一看,只见一张小报,上面写着——
“特大喜讯!我们向世人保证:只要吃了我们生产的‘秘制胶囊’,保证用一个好一个!最多三个周期,肯定康复。如果不好,分文不取。本秘方对‘三高’、脑病、失眠等多种老年性疾病有疗效。”
邱大爷开始还是将信将疑,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小广告上的电话。
“先生,我们的‘秘方’肯定能治好您的病。不少老年朋友吃了‘秘制胶囊’症状都在好转!”
客服的一番承诺打消了邱大爷的顾虑。于是,他立即向该公司的账号汇了2280元,预定了一个疗程的药。
很快,“秘制胶囊”送到邱大爷家。他打开包装一看才发现,“秘制胶囊”并不是什么药,而是保健食品,其功效充其量能够调节免疫力,邱大爷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专家谈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一种食品。它能够调节机体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西方国家把保健食品定位为“膳食补充剂”。比如,吃蔬菜少的人可以补点维生素,不喜欢食用鱼肉蛋奶的人可以吃一些蛋白质补充剂。
我国的法律对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的主要内容都作了规定: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广告法》中也作了说明,保健食品的广告不得含有以下内容: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等。
一些保健品公司打着药品的旗号,做一些虚假宣传,这其实是一种涉嫌违法的行为。如果老年朋友发现保健食品承诺能治病,要及时举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老年消费风险多、理智慎重多防范。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的时候,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去购买,并且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同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识,以及批准文号,根据其功能和适用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购买和使用。相关产品信息可以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查询,全国各地区都可以拨打12315直接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