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传媒网

产业“花”开 铺就致富路-----美丽花瓶展异彩


  眼下,又到了香菇采收的季节,行走在丹凤县花瓶子镇的各个村,只见一座座标准化食用菌大棚错落有致,600万余袋的香菇长势喜人、喜获丰收,加之香菇价格的上涨,香菇棚里,村民们采摘的采摘,装车的装车,笑声朗朗一片繁忙,处处涌动着产业扶贫蓬勃发展的气息。

  近年来,丹凤县花瓶子镇把香菇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依托山乡香菇资源推进精准扶贫,帮在点上,扶在根上,香菇生产呈现出了井喷式发展势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掀开了扶贫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热潮,产业“花”开,铺就贫困户的致富路。

  花瓶子镇深入分析,科学比较,坚持因地制宜,以规模化、园区化为承载,明确“437”产业布局(即围绕“菌、劳、畜、药”四大产业板块,做强“香菇、劳务、中药材”三大支柱产业,做大“肉驴、茶菊、油菜、双孢菇、中蜂、光伏、茶叶”等七大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脱贫基础,拓宽致富途径。认真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子,确立了“以菇为主、多品发展、精深加工、常年种植”的发展思路,在花中、赵湾、油房坪、苏河、粉塬建设标准化香菇示范基地5处200棚,全镇发展香菇种植600万袋;在赵湾村新建标准化双孢菇大棚45棚。在花中村建成镇级循环产业示范园区和全县首个镇级鲜菇交易市场,力争打造全镇、乃至全县食用菌原料和产品的集散中心,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全镇菇农提供优势菌种和技术规范,解决销售渠道单一,无话语权问题,年食用菌产品自主加工能力达到30%以上,菌类种植将全镇的60%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增加群众收入。

  积极探索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花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镇级香菇交易市场和废棒有机肥循环加工厂,建立香菇托管基地1处,在花中村、石门村建成气调库各一座,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不断延伸香菇深加工产业链,形成香菇酱、香菇脆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形成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互补的“互联网+”模式,将全镇1000余户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收益270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随眼可见的还有山野、路边的金丝黄菊、胎菊,座落于花瓶子镇花中村的丹凤县瑞农茶菊种植专业合作社,具有茶菊深加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以胎菊、金丝皇菊、黄金菊为主要产品,深入挖掘菊花可食、可饮、可入药的功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赵湾村肉驴生态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至目前全镇已建成黑毛驴集中圈养场和散养场各1个,项目总投资700余万元,占地面积40亩,可存栏800头驴,预计年产值可达到960余万元。“岭南坡”牌熟驴肉、阿胶糕品牌更加响亮,产品销售至周边五个地市,更是为群众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花瓶子镇实行重点培育,打造“花之源菌业”“瑞农”“岭南坡”等一批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地标“金字招牌”,真正达到“培育一件地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商标富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