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陕西日报连发两篇评论关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关闭事件
时间:2019-08-22 来源:陕西日报
近日,“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暂时关闭,投资3.5亿元开业仅3年”的消息引发关注,值得深思。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毗邻西安,地利优势明显,加之著名小说《白鹿原》的影响,该景区开业初曾火爆一时。为何在投资3.5亿元巨资后经营惨淡,继而关门歇业?从报道中得知,目前西安周边的民俗村、旅游古镇数量太多,明显供过于求,且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应该是核心原因,也是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
培育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陕西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暂时关闭,投资3.5亿元开业仅3年”的消息引发关注,值得深思。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毗邻西安,地利优势明显,加之著名小说《白鹿原》的影响,该景区开业初曾火爆一时。为何在投资3.5亿元巨资后经营惨淡,继而关门歇业?从报道中得知,目前西安周边的民俗村、旅游古镇数量太多,明显供过于求,且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应该是核心原因,也是给予我们的重要警示。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产品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要突破这一瓶颈,就要注重挖掘自身特色。要着眼长远,深入提炼自身的农耕文化特色,对本地无形资产及品牌定位进行认真挖掘,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有计划、持续地推进开发。在深挖传统民俗文化内核的过程中,要在内容上尽量多地展示植根于历史长河中的文脉赓续,展现其与当代生活的紧密关系;在形式上,要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包括传媒力量等,通过传统内涵与当代审美的有机结合,让乡村旅游既有当地特色文化的软实力,又不失时代感。在挖掘特色文化的时候,可通过地方志、族谱、家谱等史料发掘和梳理特色文化;要对仍然保存的民风民俗活动进行发掘,提炼精华,形成旅游资源;要保护好乡村文化,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农业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其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保持传统村落原有肌理,延续传统空间格局,促进文物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大视野不能丢。除要主题定位明确外,一定要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条件,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发展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培育好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打造好乡村旅游的新型平台。(亦荣)
做大乡村游要注重挖“前力”
繁华热闹的大都市曾是人们旅游热门目的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拥入农村,饱览乡村田园风光,呼吸乡野新鲜空气,体验多彩农耕文化,品味绿色土特产品,由此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风生水起,不仅是当地旅游业发展最直观的体现,也能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可见,发展乡村旅游,大有文章可做。而要做强做大这篇文章,关键要注重从消费前端发力,挖掘“前力”,吊足游客胃口、提升消费体验、讲究营销策略、提供满意服务、挖掘增长潜力,拓展和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
挖产品“前力”,提升消费认可。产品是否真具特色、有吸引力,是乡村游是否吸引游客的核心所在,也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消费体验。消费体验达到理想预期,游客在满意而归的同时,才会意犹未尽产生采购冲动,带回更多风味特产,从而产生持续消费效应。因而,要在产业、产品特色上下真功夫、硬功夫,使之名副其实,切合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挖服务“前力”,优化消费体验。服务周全、细致、优良与否是影响消费选择的关键。做大乡村游,服务须先行。特色农产品要备足货源,重视产品包装,尽可能体现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要做好后续的产品服务,譬如土特产的烹调加工方式、技巧秘诀,让游客放心消费、满意消费,使乡村游真正成为放飞心情的快乐之旅。
挖推介“前力”,刺激消费欲望。酒香也怕巷子深。乡村游竞争日益加剧,宣传、推广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小觑。借助各类媒介“先声夺人”,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元的宣传,让大家知道“我有什么”“我的特色是什么”,如此既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现场观光消费,又可引导大家做沉浸式深度旅游体验,让游客产生“不虚此行”的感受。
挖营销“前力”,增强消费黏性。乡村游固然少不了物质消费,但更要重视游客精神消费需求的满足。不应机械地盯着游客的口袋,而要注重研究游客内在诉求,侧重于创设有利于助推游客身心融入的乡愁乡情和乡村文化情景氛围,因地制宜、创新营销,点燃游客乡村游热情,实现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共赢目标。(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