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西部新农人网讯 春分时节农作忙,齐鲁大地广袤的田野中随处可见农民春灌的身影。“粮王”魏德东却没有凑这个热闹,而是忙着给上门求教的“粉丝”们上课。
“若按过去的经验,这会儿大家都忙着给小麦浇‘返青水’。可想要增产,就得晚浇水。”魏德东说。
魏德东是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粮王”的名头源自于2011年,他因玉米单产全省最高,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玉米粮王”;2014年,他又因小麦高产,被德州市农业局评为“德州市小麦粮王”,名头更响了。
魏德东能种出高产的粮食,靠的是一身过硬的技术。比如这项被魏德东俗称为“晚浇水”的技术,就是他几年前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学来的。“仅晚几天浇水,就能让小麦增产8%到10%,相当于一亩地多挣100块钱。”魏德东说。
早在1992年,还在卖农资的魏德东就十分好学,不管是农业技术,还是惠农政策,只要看见周边有“学习班”,魏德东定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前去“充电”,每次回来小笔记本都记地密密麻麻。
“有一次,老师上课提问时说‘那个记笔记的小伙站起来回答’。我左瞅瞅、又看看,发现40多人的学习班,只有我一人在记笔记。”魏德东说。
魏德东不仅真学,还真信真用。看见中央和地方文件中多次号召“规模经营”,魏德东2009年将土地规模从15亩扩大至300亩,随后几年又慢慢扩大至3000亩。
种植规模的扩大,让魏德东感到自己农业技术、知识的不足。幸好赶上了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民培训。2013年,他学会了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并在自家农场中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这项技术不仅让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花生,亩均增收500元。
看到国家这几年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提倡“绿色农业”,2015年初,魏德东又琢磨上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不给庄稼打药,又不用担心虫害问题?
为此,魏德东专门跑了一趟济南,请教了许多农业专家。回农场时,他带回了一群个头不足0.5毫米的小虫“救兵”——赤眼蜂。
“这叫‘以虫治虫’。一个小纸牌能孵化出1000多头赤眼蜂,是不少害虫的天敌。一亩地挂上8个小纸牌,从种到收不打药也没虫子来毁庄稼。”魏德东得意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规模经营”以来,魏德东已外出学习农业技术、惠农政策60余次,在自家农场应用氮肥后移、“以虫治虫”等农业新技术10余项,节本增效超过18万元。
“粮王”学来的真本事,也让周边农民受益匪浅,临邑县德平镇西曹村党支部书记曹启连就是其中之一。看到魏德东地里应用的那些农业新技术,曹启连有些眼馋,有事没事就去“粮王”的农场干些农活。名为“帮忙”,实际上是“偷学”技术。
2009年以来,无论魏德东种什么、怎么种,曹启连就在自家的30多亩地里“依葫芦画瓢”。慢慢地,曹启连发现,自家地里化肥农药用的少了,粮食产量却提高了,这样“一减一增”每亩地就能多收入一两百元。
跟魏德东学技术的农民越来越多。最近两三年,不少农民干脆以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把土地交给魏德东打理。以西曹村为例,早在2014年,全村500多亩土地就全部交给魏德东托管。
“粉丝”越来越多,“粮王”魏德东却没有停止学习,最近几天他又盘算着外出“求学”,争取当上一名优秀的粮食经纪人。
“怎么种粮我算是会了,怎么卖粮我却是外行。搞农业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光靠‘老把式’不行。”魏德东说。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