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2018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结果,11家全部通过,4家获评“优秀”等级。这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表率标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各类工业园区2.2万多个,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地位。同时,高强度开发建设导致土地空间和环境容量不断缩减,环境资源与发展矛盾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成为矛盾焦点。新形势下,对标对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带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但整体移植难度较大,尤其是中小型工业园区难以全盘参照执行。笔者认为,可以选取好落地、易操作、见效快的创建成果,先行转化、推广,推动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绿色化的发展模式,是长久发展的根本。占据一定比例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虽然地域体量小、建立时间短,但动力蓬勃、发展快速,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拒绝“大灶烩菜一锅煮”,选择绿色、特色发展模式是共同选择。浙江杭州钱江开发区作为新建园区,选择发展知识密集型、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培育绿色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从源头减轻环境与资源压力,有效破解扩张空间小、周边竞争大等突出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标先进,各类园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差别化、个性化、生态化发展,构筑循环链条,以较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对于新建或在建的园区,要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条件,优化产业选择,增添绿色比例;确需建设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园区,要在深入论证、科学选址、严控规模的基础上,探索新发展模式,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最大限度提升绿色含量;对于已建成园区,既要科学准入降低增量,更要绿色化改造优化存量,引入先进技术经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是风险可控的保障。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境风险可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低,除了源头规划管控因素,通过精细化管理体系消除盲区漏点的功劳也很大。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安全环保防控体系,形成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建成应急响应指挥系统和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数十种毒害气体,3座环境监测站在线监测空气质量和挥发性有机物,形成“装置、厂界、公共区域和园区边界”4个层次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园区环境风险总体可控。
借鉴先进经验,要全面推动各类园区特别是大型化工园区,构建精细化、立体化管理体系。强化部门联动,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搭建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生产风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动态监控、实时监测园区企业生产运营活动全过程,及时消除环境隐患,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从而降低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概率。
共享化的生态文化,是良性互动的关键。提起工业园区,公众往往谈虎色变,“邻避”效应十分明显,而江苏连云港开发区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挥园区环保理念超前、治污技术先进、环保设施齐全等优势,大力打造园区生态文化。通过生态俱乐部、公众开放等载体,创新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基本形成公众主动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较好地打消了公众顾虑,辐射带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对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各类园区要摈弃因工业聚集、污染集中而不愿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固有思维,树立生态立园、文化兴园理念,依托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场等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园区大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等,突出园区建设特色,发掘、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建成一批公众开放设施、环保科普基地。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NGO负责人等作为监督员,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模式,推动工业园区成为与公众良性互动、营造绿色氛围的主力军,促进公众了解园区、支持园区。
责任编辑:张伟
- 气候变化显著改变农作物产量 对亚洲影响喜忧参半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