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遗鸥(学名:Larus relictus)鸥科鸥属濒危候鸟,中型水禽,体长为40厘米左右。成鸟夏羽:整个头部深棕褐色至黑色,上沿达后颈,下沿至下喉及前颈,深棕褐色由前向后逐渐过渡成纯黑色,与白色颈部相衔接。眼的上、下方及后缘具有显著的白斑,颈部白色;背淡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纯白色。
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其越冬地在中国和韩国亦有发现。遗鸥栖息于海拔1200-1500m的沙漠咸水湖和碱水湖中,繁殖期在5月初至7月初,杂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10月南迁。
遗鸥作为“遗落之鸥”最早发现是在1931年,时任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动物学家隆伯格(Ejnar Lonnberg),撰文记述了在中国额济纳旗采到的一些鸟类标本,对于遗鸥,他只提到是黑头鸥(地中海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同年又撰文将此问题说明,并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学名,意为“遗落之鸥”,遗鸥从此开始被科学界认知。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的身世众说纷纭,主要观点认为遗鸥是另一种在亚洲腹地繁殖的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的一个色型,或是渔鸥(Larus ichthyaetus)与棕头鸥杂交的产物。终于在1971年苏联鸟类学家Auezov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Alakol Lake)发现了遗鸥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群。随后他对遗鸥与棕头鸥的生殖隔离进行了记录,终于遗鸥以独立的物种面对世人。
责任编辑:张伟
- 大闸蟹再被“通缉”!入侵纽约哈德逊河 威胁水域生态2019-07-08
- 海南再现鲸鲨被捕捞出售:搁浅时还活着 被车硬拖上岸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