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乡村之声推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节目——《面向市场做农业——亲历者说》。五位有代表性的农业从业者,现身说法,讲述供给侧改革的鲜活事例、惨痛教训以及宝贵经验,为广大农业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潘东明:我是潘东明,赶街农村电商“遂昌模式”的创始人。
他本是高级白领,如今却深耕山村,6年时间,他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农村电商的“遂昌模式”,以定点定人的方式,在农村实现电子商务代购、生活、农产品售卖,基层品质监督执行等功能,让信息化农村更深入的对接与运用。
如今,他正努力重建城乡连接,让乡村从思想、物流等全方位接近现代城市,他要激活产业生态,让乡村更美好。
农产品的市场在哪里?
潘东明:目前商场超市、菜市场还有农贸市场构成了主流的农产品销售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共性化的农产品已经不是特别满足了,因为不管是收入10万、100万,还是收入500万的人,在共同供给的市场下,吃的几乎是一样的,这肯定不能满足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
现在部分生态较好的区域,还保留着很好的农产品或者很好的品种化种植方式。但这类产品的市场化非常难,跟新增的需求间有不匹配之处。未来的企业可以把精品化的农业产品跟收入高的、对健康要求高的群体有效对接,这一个新的市场。
和市场握手,最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潘东明:考虑不周全。比如2013年,我们通过聚划算卖土猪肉,这是破天荒的,以前没有人做过的。当时目标、流量、宣传、促销我们都做的相当大,可以说我们对这件事情过于乐观,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遇上了问题,因为土猪肉涉及到太多问题,比如分割的问题,部位的问题,骨头跟肉的问题,保鲜的问题,配送的问题,包括检疫检测的问题,我们都没有全部思考到。卖土猪肉的影响力做的非常大,但是我们学费交也比较大,公司为此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
但吸取教训需要一个过程,做猪肉,土鸡,鱼,或者水果,都会不同程度的犯一些错误,要慢慢的、用心的摸索。这两年我们就自信的多:哪些东西能卖;哪些东西不能卖;怎么包装;温度怎么控制;包装盒需要几层;走什么样的物流;何种配送方式最合理,这些东西慢慢的摸索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学习,整个行业也在学习,当这些东西全部成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更加聪明。
做农产品电商挣钱吗?
潘东明:农产品电商可以盈利,从内部因素看包括政府支持在内的种种利好加在一起,会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从外部因素看农产品消费群体在变化,5年、10年后,85后、80后将成为厨房里的消费主力,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互联网的应用非常纯熟,对农产品电商的依赖也会增长,所以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表明农产品电商的成长性是很可观的。
做农业对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潘东明:心态改变比较大。我从上海回来6年的时间了,原先都是跟高大上的客户或者一些机构打交道,回到县城后,基本上是跟农民、农村打交道。我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问题,父老乡亲的诉求,有了更真切、更全面的认知,也让团队,包括在我在内有继续为农村服务下去的信心或者决心:这件事值得我们干一辈子。有一个村,2016年营业额达到三五十万,村里各方面收益比较大。我们每次去他们村的人都非常热情。我认为这份工作刚刚起步,它会让你觉得做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责任编辑: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