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分享

  今年以来,金台区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要求,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中央巡视考核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为主线,以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为目标,探索推行“三三五”模式,聚力开展“问题清零”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步走”——查清问题

  对标对表认领问题。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针对中央反馈问题整改率偏低、脱贫攻坚工作热度不高的问题,区级四大班子带头在包抓村召开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召开了全区脱贫攻坚检讨追责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查摆问题不遮不掩,自我批评见人见事,班子成员共查摆问题26条,逐项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达到了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各镇街、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7个专项工作组牵头单位也分别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整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研判核查问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在吃透上级政策要求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入7个贫困村召开会议,逐村培训问题排查标准、流程、方法等内容。同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建立区镇村三级研判制度,全面排查问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村上组织“四支队伍”逐户逐人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全面摸清底数。镇街对村上排查问题进行梳理,逐项分析研判,确认问题基数。区级部门分行业、分领域核查信息数据,分析研判排查结果。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镇街两级排查问题进行会商,逐类分析原因,逐一制定措施。共认领自查巡视考核巡查三个批次73个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67条。 书记遍访解决问题。以开展“一讲二问三查”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区委书记扛起脱贫攻坚第一责任职责,先后遍访7个贫困村,与村组干部、致富能人、贫困户代表面对面、点对点宣讲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问群众需求、问题整改,查政策落实、资金管理、驻村帮扶,发现并解决道路维修、绿化等问题9个,协调落实资金83万元。28名区级领导深入镇村和部门,发现解决问题406个,形成调研报告30余篇。镇街、村书记累计走访贫困户6819户,分别占遍访对象的51.9%和96.2%,协调解决具体问题2576件。

  “三个专”——全面整改

  专人负责,书记带头。纵向坚持区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统筹推进4镇5个涉农街道整改工作。区委班子通过思想检讨会、民主生活会、领导小组会,结合开展“四去三整治”活动,带动各级党政组织全面整改思想顽疾、作风痼疾、陈规陋习,推动全区抓整改、议措施、补短板。三级书记带头认领中央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巡查反馈问题,严格执行省市整改要求,建立班子和个人台账清单,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构建了层级负责、逐级落实的整改体系。建立三级例会会商制度,每周召集进度缓慢的单位汇总进度,研判整改举措,分层次解决问题,集中资源合力攻坚。

  专班跟进,驻村指导。横向坚持四大班子齐抓共管,安排专班驻村调研,逐村推进整改工作。区委书记、区长会同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分成两个组,根据整改任务完成进度,对全区7个贫困村开展了明察暗访,现场解决通村硬化道路、安全饮水等突出问题17个。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各派出1名领导,牵头对涉农镇街、区级部门开展横向巡查指导,重点协调解决了个别单位职能交叉、区域重叠、推诿扯皮问题,确保了问题能解决、改到位。区脱贫办抽调涉农镇街、区级部门业务科室负责人组建5个专班,先后驻村开展了2轮调研指导工作,镇街之间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帮助村组自查整改存在问题。 专业把脉,问题清零。通过引进“外智”定向把脉,培训骨干赴一线精准指导,实行牵头部门验收销号,逐项整改,见底清零。今年以来,先后邀请省市扶贫办等职能部门领导和行业领域专家,通过金台大讲堂、区委党校、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解读政策要求,明确整改方向。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党员干部、种养大户、农合组织负责人5300人次。组织开展农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技术专家深入一线把脉指导、整改问题,扶持发展示范基地、精深加工、观光农业,实现了整改接地气、销号有底气。涉农镇街、村完成整改后,由牵头部门组织各行业部门逐一核查验收、销号清零,结果汇总报送区脱贫办备案,做到了真查实改、客观真实。目前,全区脱贫攻坚巡视考核巡查问题完成整改56个,整改完成率77%。

  “五提升”——巩固成效

  支部带头促提升。一是强基固本增强战斗力。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高中以上学历增加了20%,村级队伍向年轻化、高学历发展。集中整顿村级软弱涣散班子24个,清理不合格村干部13名,80%的村实现了“一肩挑”,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头雁培育增强执行力。全面推行“三训一培养”机制(区级示范培训、镇街集中培训、村级全面培训,重点培养村组带头人),建立驻村工作积分制考核等“六项制度”,从严管理“四支队伍”,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32”行动(每个村每年发展1名党员、3名积极分子、2名后备干部),先后调整第一书记9名、驻村队员18名,培养后备干部95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力支持。三是保障提升增强续航力。加大村级经费保障力度,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激励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18年以来共下拨各类经费415万元,提拔任用扶贫一线干部18名,并落实了驻村人员生活补助、通信补贴、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真正让驻村干部安心留下来、实心促发展。 特色产业促提升。一是“龙头企业+”链接大市场。组织动员辖区向阳集团、惠丰红豆杉等企业精准对接贫困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扶持发展农家乐,保底收购农产品,2018年以来“订单式”包销土特产品3000多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二是“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依托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电商网店,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2037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2个,发展设施农业2000余亩、生态养殖16.2万只(头),建成中药材、花椒等特色农业基地1.5万亩,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发展”的转变,提升了应对市场的能力。三是“农村能人+”增强致富信心。瞄准农村能人、产业大户与贫困户协作共赢的利益链接点,支持能人大户返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32名农村能人共带动437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增收。

  转移就业促提升。一是搭台子。全面摸排掌握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搭建“就业淘宝”手机掌上平台、网络平台、三级微信平台和线下招聘会平台,今年已定向发布岗位信息4416条,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大型招聘会5次,转移贫困劳动力1902人,占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87%。二是架梯子。通过实用技术、资格认证、定向委培等长中短期培训,有效衔接就业需求,提高贫困户就业率。精选9家中介企业对口9个涉农镇街开展“9+9”劳务协作活动,在3个中心村扶持致富带头人成立劳务公司,组织周边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三是托底子。大力开发农村保洁、绿化、幸福院护理等岗位,托底安置农村“三无人员”(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今年以来安置贫困劳动力333人,占全区农村公益性岗位的66%。同时给每个公益专岗财政补贴5000元,鼓励就业单位续签合同,贫困对象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稳增收。 扶志扶智促提升。一是育能树德提神。全区101个村都建立了道德讲堂,定期邀请道德模范、乡贤能人、致富能人介绍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影响身边人。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每年开展脱贫专场文艺汇演20场次以上。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果菜栽培、电商物流、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邀请西农大专家来我区传经送宝,去年以来已举办专题讲座45场,参与培训3700多人,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动力。二是弘扬文明新风。以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主抓手,邀请村里威望高、村民信服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组建“乡贤(能人)”工作室68个,聘请“乡贤”工作人员150多人。倡导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村民”等活动30多场次,协调解决邻里纠纷178起。“党建+乡贤(能人)”工作室经验做法被《陕西日报》刊登。三是公益救助暖心。全面推行村级专委全程代办、残疾人辅具上门适配、农村困难老人居家安养和困难老人意外伤害保险“四项服务”。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中的“失能、失智、失控”(精神障碍)人员,委托区中心敬老院和省第一荣军医院托养管护,解决了贫困家庭“1人失管全家忙”的难题。建成爱心超市40个,设立孝德基金,探索评议积分兑换制度,保障困难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汇聚合力促提升。一是建立“1121”制度联村包户。全面推行“1121”三级联包机制(区级领导联系1个镇或1个重点村、区级部门单位包抓1个村、科级领导包抓2户贫困户、机关干部包抓1户贫困户),28名区级领导、82个部门单位、13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包村联户,形成了包村联户抓脱贫的合力。2016年以来,全区帮扶单位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002万元。二是实行驻区单位联合帮扶。成立了驻区部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企村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动员42家民营企业、9支驻区部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定点帮扶,帮扶企业与驻区部队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汇聚社会力量联动相助。发动30个区级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会爱心人士发挥各自优势,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设立100万元的“明德大爱”健康扶贫基金和100万元的“爱尔光明”健康扶贫基金,组建54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积极开展健康义诊,免费为贫困户诊疗救治。组建各界爱心济困协会,组织全区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爱心人士进村入户,累计为贫困对象解难题、办实事510余件,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责任编辑:张伟

相关阅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