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分享

  今年75岁的王建民已不能下地干活,也无法外出打工。在农村,他这个年纪的有点“尴尬”,既不能出力挣钱,也没有什么爱好娱乐,闲不住的王建民偶然得知养驴风险小、回报高,便琢磨养起了驴,开始他的“创业梦”。

  2016年,家住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于大川村的王建民从一家企业买了12头驴,开始发展他的养驴产业。“养驴我有经验,驴一般不得病,养殖风险小。”王建民说。

  家里有20多亩地的王健民,将其中12亩地种了玉米。除了自己家种植的,他一年还需从周边购买15000多元的玉米秸秆喂养驴。

  为扩大规模,王建民将繁育的公驴卖掉,母驴留下继续繁育,如今,他共养了30头驴。他说:“一头成年驴出售1万元左右,有企业上门回收,不愁销路。”

  平川位于黄土高原,风沙霜冻危害频繁。境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东南、西北两个不同的气候带,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干旱多风。

  王健民说:“我们这里一年刮一场风,一刮就一年,在外面也干不了什么,只有养驴,轻车熟路,人人都会。”

  近年来,平川区以200万亩天然草地和5.76万亩人工草地的资源禀赋,充分挖掘黑毛驴品种良、体型大、增长快、效益好、价值高等优势,把黑毛驴产业作为助推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突破口抓牢抓实,探索走出了一条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企业主打、农户主动的产业脱贫之路。

  平川区于大川村百富勤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明勤说,养驴产业稳定,农户与企业进行订单培养,风险小,这也是当地养驴产业迅速火热的原因。

  在黑毛驴产业发展中,农民尝到了甜头,但是也相继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为此,平川区组织骨干力量深入村社实地走访、专家学者反复论证,针对养殖周期长的问题,引导新型经营组织向养殖农户发放怀孕母驴,并提供养殖管理、技术培训等“保姆式”服务,压缩养殖周期,实现当年见效。同时,引导农民入股参与养殖、年底分红,撬动民间资本,鼓励农村致富能人发展养殖,支持扩大黑毛驴养殖规模。

  为构建完整黑毛驴产业发展链条,平川区还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黑毛驴产业发展进行把脉定位和深入研究,加大对驴血、驴皮、驴骨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交易市场等新兴经营主体,加快平川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了覆盖生产基地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物流服务体系。

  平川区于大川村贫困户芮培义,2016年,贷款购买了9头黑毛驴,每头政府补贴800元,还有1万元补助建设驴舍。如今,他投入7万元饲养了26头黑毛驴,目前价值近14万元。芮培义想继续扩大规模,他说,“再养两三年,达到30多头了,就可以慢慢出售了。”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