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农人网讯;2004年9月,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一处开阔地上摆放着35个大箱子,不时有蜜蜂飞进飞出。这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开展高原蜜蜂养殖技术越冬适应性试验,当年获得成功。从此,西藏告别了无蜜蜂养殖产业的历史。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由于西藏属于高寒地区,冬季花源稀少,但是西藏地域辽阔,高海拔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的多样性,使蜜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空间。经过长期研究和技术引进,初步研究出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蜂蜜加工技术,生产出独特的高原蜂蜜。
近年来,西藏地区通过发展蜜蜂养殖主导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解决了村级“无钱办事”难题,又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通过科学技术人员与许多蜂蜜加工企业的探索,使高原蜂蜜产量不断增加,蜂蜜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保障,优质的高原蜂蜜推动着蜂农的“甜蜜事业”。
图为蜂农在蜂场检查蜂箱
据工作人员介绍,西藏自治区在引进内地先进养蜂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海拔地区蜜蜂生物学、蜜蜂生态学、现代养蜂管理、蜂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研究出一整套高原养蜂技术。通过调查全区蜜源情况,确定了放蜂路线,培训了一批蜂农,在拉萨、山南各形成一个蜜蜂生产基地,在林芝建立一个中华蜜蜂生产基地。先后引进和繁育驯化蜂群5350箱,培训65户蜂农掌握养蜂实用技术,已培养出23名当地养蜂带头人,每户蜂产品销售收入最低2万元以上,最高实现收入30余万元。蜂产品加工生产已形成规模,营销网点已初步建立。
图为拉萨街头出现了不少背着背篓出售 “藏蜂蜜”的小贩
如今,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仁欧村产出的蜂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源于村级换届时,村民优先选任爱蜜蜂懂蜜蜂愿意发展蜜蜂产业的能人。2013年,村支书尼玛石曲为了让村民能在家门口脱贫增收致富,在仁欧村组织了四名贫困村民在内的六人,成立了养蜂养殖合作社。在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蜂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盈利,2017年收入增至70万元。合作社四名贫困社员不仅顺利脱贫,而且带动了仁欧村全体村民参加进来,人均年收入也由2012年的2800元增至今年的9000元以上。尼玛石曲和乡亲们正打算继续扩大养蜂规模。
尼玛石曲说,未来合作社还将利用蜂蜜制作香皂、食品和饮品,进一步提升养蜂的经济效益。
尼玛石曲清楚地记得,仁欧村的生态环境从2015年以来明显改观。“以前我们上山砍树,土地沙化严重。这几年老百姓自发种花种树,给蜜蜂提供采蜜点。绿水青山真的成了我们的金山银山。” 尼玛石曲自豪地说。
在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门中村的山脚下,有一个尼吉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以来,法人代表尼玛德吉和丈夫石井波手把手地教会了100多名农牧民养殖蜜蜂的手艺,带动20个蜜蜂规模化养殖户,户均年养蜂收入达20万元。如今,合作社与拉萨布瑞藏蜜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的“公司+合作社”联合生产经营模式,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畅通和稳定,蜂农们走上了“甜蜜”的致富路。
图为尼吉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尼玛德吉(前右)和蜂农普布旦增将一桶桶蜂蜜装上汽车,准备运往合作企业拉萨布瑞藏蜜有限公司。
高原蜂蜜生产技术的研究成功和有效推广,只是西藏自治区围绕农牧民增收、服务“三农”、服务产业的科技工作方针指导下的科技推广项目之一。随着高原蜂蜜产业规模的发展,产品质量、品质和附加值的提高,通过蜜蜂授粉作用,有利于提升蜜源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辐射带动蜂蜜养殖基地周边蜜源作物种植户共同致富的能力,用科技带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今天的西藏高原蜂蜜产品由于品质优异,已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伟
- 榆林市设立6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推农企发展2018-12-25
- 甘肃平川“黑毛驴”托起黄土高原农户“创业梦”2018-12-10
- 全国贫困县已发展各类一村一品专业村1.5万个2018-12-05
- 我国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升级 为农产品赋予“二次生命”2018-12-04
- 陕西为什么总发展不起来?2018-09-10
- 延安安塞区镰刀湾镇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果儿熟 果农笑2018-08-24
- 农村娃城里找工作被拒,回黄土高原卖小米年销900万2018-08-23
- 经济形势年中看: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2018-08-22